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帮孩子找到“玩”的意义南宫28

  南宫28一只小小的牙签弩,“射穿”了家长们让孩子动手游戏的安全底线;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让孩子们深陷虚拟世界;一个莫名火起来的指尖陀螺,“旋转”出两代人对“玩”的不同理解……

  当新奇玩具和游戏的迭代以更短的周期出现,当孩子们越来越难以被传统游戏所吸引,当家长们的游戏观念和自有经验无法在新一代孩子身上套用时,“玩”竟然成了一个大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接受家长认可的游戏方式?一些新玩意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孩子们更加安全、健康地“玩”出名堂?

  这个暑假,石家庄市民刘先生竟然在玩的问题上,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起了冲突。

  几天前,刘先生到外地出差,在一个乡村集市上,偶然见到一套铁环。对于70后、80后家长来说,铁环是男孩子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一个铁圈,一个带弯钩的操纵杆,在大街小巷推着铁环飞奔,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刘先生买下一套,并满怀期待地将这种玩起来既需要体力,又需要操作技巧的玩具给了儿子,没想到却遭到儿子的“无情鄙视”。“这怎么能叫玩具呢,在地上滚来滚去有什么意思?”

  “你玩的这个指尖陀螺就有意思吗,不都是简单地转来转去的小玩意儿?”刘先生对儿子的想法难以理解。刘先生平时对于孩子玩什么,基本采取不干预的态度,只是没收过儿子的一把弹珠枪和一个叫鼻涕球的小玩具。

  “玩也要讲安全,有意义。”在刘先生看来,铁环这类自己小时候喜爱的玩具,能让孩子走出家门运动起来,还能协调手眼能力。“可现在的小孩子,就知道玩个新奇。”

  新奇的玩具不只指尖陀螺。不久前,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牙签弩因安全问题引起各界关注。此前,激光笔、指尖陀螺等一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新奇玩具也都被指出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也因玩家群体越来越低龄、游戏规则吸引无节制消费、人物设计引发孩子认知混乱等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一只小小的牙签弩,“射穿”了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玩这件事上的安全底线;一个爆款手机游戏,引发了家长们“如何让孩子们玩得更有意义”这一集体思考。

  8月5日至12日,记者通过向孩子和家长提问的方式,调查了石家庄、承德两市20位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状态。这些孩子有的家在市区,有的住在县城,还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年级。

  调查中记者发现,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并不多样,主要有跟随家长出游、回老家或亲戚家度假、参加各种课外班和玩游戏等几种方式。

  然而,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表示,暑假期间玩过电子游戏。其中,每天花在网络游戏,或电脑、电视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有12人。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们利用暑假走出去,多亲近自然,多玩一些安全健康的玩具和游戏,多锻炼身心。”刘先生认为,自己和儿子在玩具上的“冲突”,更多的是在“玩”的理念上的冲突,至于这种冲突为何出现,刘先生表示难以理解。

  石家庄东风西路小学一年级学生蔡奇上学期参加了乐高课外兴趣班,今年暑假一开始,乐高培训机构邀请了蔡奇和家长去听一节进阶课程介绍。

  在蔡奇妈妈的印象里,乐高就是孩子们玩的一种拼插积木玩具。可听了一节进阶课程后她发现,这里面竟然有发动机、传感器、控制器的使用,以及电脑编程等“高端内容”,可以训练孩子的设计、动手能力和初级逻辑思维能力。

  好奇之下,蔡奇妈妈为孩子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乐高工程车玩具。母子俩一同动手,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了一辆挖掘机的组装。她觉得这样的玩具和组装游戏“非常有意义”。

  “孩子们玩些什么更好,我们要首先确认一个前提:并不是说孩子们玩一些新奇玩具,玩电子游戏就不好。有一些游戏和产品,对益智开发肯定还是有帮助的。”儿童语言与思维教育专家陈昌辉表示,随着玩具和游戏种类的创新和迭代,这些新奇的玩意儿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比如在探讨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时,有教育界人士就指出,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在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学习挫折等;人际关系差,和人相处得不愉悦,不喜欢和人交往等;家庭功能差,父母太忙或不会表达关心,以及与孩子关系紧张等。

  专家分析认为,孩子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教育体制造成的。他们之所以沉迷电子游戏,主要想要从中得到:尊重、平等——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操作都能得到游戏的“回应”;掌握、控制、自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被大人管;成就感——而且是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成就感。

  “大部分家长可能恰恰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这些深层次精神需求。”陈昌辉认为,在玩什么、怎么玩这个问题上,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存在“代沟”的。这种“代沟”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一大批70后、80后家长,试图把自己儿时的游戏经验套用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认为,滚铁环、拍画片、“斗鸡”或者丢沙包就是最好的游戏项目,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

  “但好奇心是孩子们玩的最大动力,我们不能指望在有遥控汽车的时代,让孩子们对铁皮青蛙仍然抱有兴趣。也不能奢望在一个点点屏幕就可以游戏对战的年代,让孩子们还拿个玩具枪四处乱跑。”陈昌辉表示,更多新玩具、新玩法是时代的产物,本身并没有道德属性,关键看怎么管理和使用。

  “无论是安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客观上都已经无法复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陈昌辉举例说,“比如让孩子们玩‘斗鸡’,你去哪里找来十几个孩子一起‘对战’?又有哪个家长完全不会对游戏中的磕磕碰碰担忧呢?”

  既然如此,那是否意味着,传统的游戏方式和理念就将被时代抛弃,这种关于“玩”的代际差异,就一定要以妥协的方式来处理吗?

  石家庄东风西路小学教师杨华认为:“应该把一些传统游戏的精华延续下来。比如可以考虑让孩子更加注重动手能力、更加贴近自然和社会、有更多机会进行团队协作等。”

  这个暑假开始时,杨华在班级家长群中就发出倡议,建议家长们暑期内可以多“联合行动”,让暑假中的各种活动以集体形式完成。

  “孩子不会玩,多半是因为家长不会玩。”8月9日,“爸妈搜瓢虫儿童大学”商雅静老师在回答一位家长“为啥孩子不会玩”这个问题时,毫不客气地说,“你知道怎么玩才更有意义吗?”

  “我们玩的更有意义,现在的孩子玩的就没什么意义。”这位80后家长显然对这样的质问不服气。“我们小时候,也有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玩上了游戏机,可假期大多数时候,还不是大家一道上山掏鸟下河摸鱼,总不至于跟现在的孩子一样,整天猫在屋里玩电脑、看iPad。”

  “我只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了解孩子对于玩的真正需求吗?第二,你是否真正蹲下来陪伴孩子一起玩过?第三,你想让孩子们的玩负载什么样的功能?”商雅静的三个问题,让这位家长陷入深思南宫28。

  在商雅静看来,家长们认为孩子“不会玩”,根源在于没有在理念上与孩子们实现“和解”,没有在方法上同孩子实现真正的互动。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问及孩子是否在假期开始便对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生活有过规划时,仅有1位受访学生表示有出行规划。

  在商雅静看来,让孩子们会玩、玩好,首先在于家长们的引领。比如,每到暑假,大批家长们把带孩子出去玩作为一种度假方式。但大多数家长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抓住教会孩子们“玩好”的机会。

  今年暑期一开始,承德市民亢女士就要求上五年级的儿子自己设计假期规划,其中包括作业规划、出行规划等。

  在出行规划设计上,亢女士对儿子明确提出,爸爸妈妈只是参与者,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地,以及食宿安排和线路安排等,都需要孩子自己去设计,并通过网络预订安排好有关事项。

  亢女士告诉记者,这一招的效果出乎意料。首先,孩子高效地完成了暑期作业。其次,由于是第一次做出行计划,孩子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上,还特别制作了计划书并提前搜集了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

  “这样既训练了他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又可以实现通过旅游增长见识的目的。”亢女士说,为了解旅游目的地之一孔庙的历史,孩子在网上搜集了超过万字的背景资料。

  商雅静表示,父母“带孩子玩”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建议父母腾出时间,假期多带孩子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有条件的父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多鼓励孩子们自主安排设计出行计划。

  “陪伴是教孩子玩的最好方式。”作为高校播音专业的资深教师,陈昌辉利用专业优势,创办了“昌辉叔叔讲故事”这个微信公众号,目前业已收获大量粉丝。

  “陪伴是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的稀缺品。”陈昌辉表示,如今,许多的父母都在忙于加班、应酬、打拼,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也不容易。

  那些形单影只的孩子,其实最需父母停下脚步等一等、陪一陪。家长在教育中的缺位,是任何其他外在的措施都难以弥补的。有时候,一个故事、一本书明明已经读过几十遍,孩子仍然要求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再读一遍。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倾听和感受。

  在陈昌辉看来,一个故事对建构知识世界的帮助可能微乎其微,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却可能举足轻重。

  “孩子会玩、玩得好的关键还在于家长的陪伴。”陈昌辉表示,这种陪伴的关键在于能够示范和引领,是有效陪伴。只有当家长能够以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方法,参与到孩子的“玩”中去,才会让孩子们重新找回“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