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性格培养

心理学中 性格和人格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性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性格会慢慢走向成熟。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人的性格在形成过程中,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一个人的幼年和童年期,儿童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气质类型),经过家庭的早期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个人性格开始出现最早的雏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成少年以至青年,开始从事积极的独立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外界影响,性格开始形成个人所特有的风格,并以区别于他人的、基本稳定的性格类型表现出来。

  一个人进人成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认识了外在世界和主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性,有了评判性格优劣的能力。或者,当一个人形成了世界观和理想,并开始按照这个世界观和理想来塑造自己的时候,对性格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改进的愿望就会产生,性格也就会通过这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逐渐变得成熟。

  我们已经了解到,性格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使它日益成熟。性格的修炼与完善是一辈子的事,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的性格已经完美无缺,不需要完善了,性格修炼与完善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但与其他阶段相比,青年时期的性格修炼与完善更为重要。

  青年时期正是性格开始成型还未定型的过渡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各方面都在迅速成长,可是各方面又都没有成熟,身体各部位还在继续发育和生长,各种器官和机能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能力和性格,都处在发展和形成的旺盛期。二切都还未定型,变动性大,可塑性也强。

  这个时候,正是进行自我修炼,把自己引向正确方向的最好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完成塑造自己性格的任务,那么以后就很难完成了。生活实践告诉我们:青年时期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的,年轻人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而成年人却几乎没有什么

  这个时候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将会影响到今后一生的发展。成年之后,不得不回过头纠正青年时期形成的不良性格时,将需要多费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努力オ行。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青年时期的性格养成,认真进行自我完善,尽最大努力在这个时期为今后一生性格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心理上看,青年往往一方面更加迫切要求认识周围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开始饶有兴趣地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研究怎样为人处世。这个时候青年已进人自我意识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且想把自己塑造成受人尊敬的人。因此,这时往往有着自我完善的强烈愿望。

  从思想发展来看,青年此时正在或经受过中学教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对人生、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并且开始以一定的方式对待人和社会事件,对自已的职责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青年人一方面为理想将要变为现实而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为自已缺乏实践经验而感到焦虑不安。

  在这行将独立走上生活道路的时候,青年的成人感、责任感和自尊感迅速地增强,渴望重新认识自己,迫切要求改善自己,并开始努力学习掌握、控制和改造自己。这样,青年不但获得了目我修养的内在动力,而且在知识、信念、人生观等方面也都具备了自我修养的基础。

  从生理上看,青年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牛人的水平、神经条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结构和机能也已经发育完全,兴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稳定,基本上具备了目我事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青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对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也都有很大影响,比如能使情感更加丰富而深刻,意志更具有果断性和批判性,理智更加明晰,行为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等等。

  总之,一个人进人青年期后,在各个方面都已具备了按一个成年人的样子塑造自己的条件。青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及早进行性格的自我修炼和塑造,为以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

  在科学心理学中,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人格”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面目”(Persona),有的心理学研究者将之与“个性”同视。以后引申为表现一个人内外属性的总和。现在对于人格的说法也不完全一致,如果抛开各种关于人格解释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归纳为这样的认识:

  “人格”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包括个体所有方面的品质,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态度、价值系统,其形成是个体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与个性有别)

  人格一旦形成,虽不是凝固不变的,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赋予人以各自行为的特色,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

  人格包含气质与性格半岛体育,其中气质反应人的生理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成分,性格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气质是先天的,一般在个体的早期阶段就会表现出来,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个体在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也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即使已经形成的性格是稳定的,但改变要容易些。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不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性格关乎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气质和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作为性格形成的一种变量在个体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有些婴儿安静, 有些要儿好动,这些气质特征必然会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或其他哺有者的不同行为反应。一个人的性格就是在这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多血质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动作敏捷,情感明显表露于外,而黏液质者则可能动作沉着,情感不表露于外。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做极大的努力和克制,而抑郁质的人则用不着特别抑制自己就能办到。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上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侦察兵必须具备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可能掩盖或改造着胆汁质者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征。

  除了遗传,性格的塑造是由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比如生物化学、心理学、环境等等。

  2、心理学因素,包括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经验和学习历程。

  人的性格,通常包括多种特质,例如外向性、内向性、情感稳定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开放性等等。

  我看了很多关于性格的文章,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也有少部分的人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

  当然了,最近我的膝盖一直疼,老婆让我不要去打球了,我也是没听她的话。好像和我爸不听要戒烟是一模一样的。

  身为子女,在我们的身上,一定都会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因为,这就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的作用。

  如今,我已经开始步入中年生活,也曾经尝试过,去改变自己、父母或者他人的性格。

  讲真话,太难太难了,改善是会有的,但是想要彻底地改变自己或者他人的性格,我感觉比登天还难。

  既然,性格很难改变,那生而为人应该如何去塑造自己,从而接近所谓的人生成功或者人生幸福呢?

  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哲学,二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

  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距,比如智力,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巨大,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我们应该依据“哲学”度过一生。

  如果缺乏这种“哲学”,人格就不成熟,那么即使才华出众、天资聪明,也可能因为“才高而德寡”。

  有能力的人,把自己的能力不用于正道,结果招致挫折甚至毁灭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所谓哲学,就是人们对“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回答。也就是父母和老师教给小孩子的那些简单质朴的做人道理,也就是人类自古以来倡导的伦理道德。

  比如,做人应该正直、勤奋、谦虚、坚强、节制、利他等等,做人不能自私,不能说谎,不能贪心,不能骗人,不能虚伪,不能懒惰、不能损人利己等等。

  这些单纯的规范和准则,无一不是我们孩童时代家长和长辈们教导过的,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应该将这些“哲学”,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作为经营事业的指针,作为做人的正确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