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回归儿童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的路径思考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德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育评价在德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反馈等功能,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伴随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稳步落实,德育评价领域展开积极的评价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努力构建以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的评价新方法,推动德育评价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功能,以评价改革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并以此促进儿童健全道德人格的养成。

  构建以儿童全面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首先要把儿童当作“人”来看待,当作道德主体来看待,评价才能真正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儿童的道德发展。作为整体性的存在,人的道德、心灵、精神等是不可进行切片式、割裂式测量的,人不是评价技术或者评价手段随意控制或测算的客体对象。这也就意味着,德育评价不是为了给出一个考试分数或者品德发展等级(如优良中差),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理解和把握儿童的道德发展。

  构建以儿童全面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还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儿童道德品格的生成性、发展性以及整体性。用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教育(包括德育)是为了“均衡且合目的地发展人之一切禀赋”,从而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人的道德人格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系统的生成过程。儿童的知情意行等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动态生成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儿童的道德发展时,不能只关注儿童对道德事件、道德问题或道德观念等的道德认知或道德判断,而是要注重儿童对这些问题、事件或观念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个生成和发展过程。如此,德育评价才能真正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儿童的道德成长水平。

  德育评价要始终把儿童当作一个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道德主体来看待,德育评价不是为了给儿童一个终结性、标签性的评价结果,而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儿童的道德生成、发展过程,是为了激励儿童向更美好的发展方向去努力。要以过程性评价来取代结果性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来取代终结性评价,真正在理念上完成对德育评价的重新认识。如此,德育评价才能真正把儿童视为一个不断生成、全面发展的道德主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道德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评价内容指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形成了知情行、知情意行、知情信意行等主要观点。虽然观点有所差异,半岛体育但是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学者都强调了三个最为核心也最为基本的评价内容指标,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此,德育评价可以这三个方面为核心来建构一种既有所分类、同时又关注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不同类型的道德发展指标,其评价的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在评价中可以进行一定的差异性分类评价,在差异性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整体性评价。

  道德认知的评价主要是测评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及道德理性思考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认知性问卷、日常观察等来考查儿童对道德概念、知识及观念等的理性认知。道德情感的评价主要是评估儿童的道德情绪调节能力以及道德情感的动力机制,可以通过情感测验量表、情境体验、日常生活观察等方式来加以评价。道德行为的评价主要是评估儿童在真实生活中开展道德行动的行为意愿及行为能力,可采用行为观察及记录等方式来评价。

  因此,德育评价要有这样一种指标分类的意识,用“适合的”方式对儿童不同类型的道德发展指标加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观察。同时,这种观察和评价最终不是为了割裂儿童,而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即通过不同类型的发展指标来形成对儿童的整体道德人格的认识,全面把握儿童的综合发展。

  其次,在对这些不同道德发展指标进行分类评价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儿童进行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嵌入式”评价,实现各项指标的分类评价和真实生活场景中综合评价的辩证统一。这种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嵌入式”评价,即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或者至少是在“仿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全面观察和了解儿童,对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衡量。

  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不是脱离于生活的抽象指标,而是完全“嵌入”真实生活的。在此情况下,儿童所展现、所表达出来的道德发展状况,也就是他们最真实的道德发展状况。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指标的搭建以及基于真实生活的“嵌入式”评价模式的建构,德育评价可以真正把儿童视为完整的道德主体,全面了解和评估儿童的道德发展。

  当前,德育评价在方法层面依然存在着过度单一性、封闭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单一场景(课堂)、单一主体(教师)、单一结果(道德分数或品德等级)等,缺乏多样性、开放性德育评价方法的建构。面向新时代的德育评价改革,需要进一步形成多样性、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体系,逐步构建互动式评价、增值性评价、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综合积分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从而全面评价和衡量儿童的道德发展状况和水平。

  一是互动式评价。互动式评价强调评价本身是一个多元主体的互动、对话过程。德育评价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等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评价。通过这种互动和参与,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成为德育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对儿童的整体道德生活及行为表现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互动式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以及社区评价等,半岛体育可以不断加强德育评价的多元主体的协同性、合作性,避免传统德育评价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的弊端。

  采用互动式评价方法,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家长的评价主体性,并有意识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使学生在社区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如社区的志愿都活动、公益活动等,也成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及状况。

  二是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最早源自于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nders)对教师效能的评价。从增值性评价的角度来看,德育评价不是为了给儿童道德发展一个“赋值”,而是为了全面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增值”,即更全面地把握儿童道德成长的“增加”的部分。因此,在运用增值性评价时,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儿童最终的“道德分数”,而是儿童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所获得的“增值”,并通过这种“增值”效应来引导和激励儿童下一阶段的道德发展。

  基于此,在运用增值性评价方法时,教师需要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半岛体育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初始状态,并在一个时期后记录下儿童道德发展的“增值”状态。教师可以运用这种评价方法积极肯定儿童的道德发展成效,引导和激励儿童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德育评价摆脱“赋值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束缚,走向增值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更好地回归对儿童道德的生成性、发展性的全面关注。

  三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当前,“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德育评价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步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比如,教师可以运用通过线上方式记录和保存儿童道德发展的视频、录像、图片、文字等,形成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生成性、过程性材料。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开放化的线上平台,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可以广泛上传、下载、观看有关儿童道德表现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等数字资源,全面了解儿童在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中的各类道德表现,完整记录儿童道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开放式的“线上档案袋”。通过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方法的建构,可以更好地评价儿童道德成长的生成性和过程性元素,有效提升德育评价的过程性和真实性。

  同时,学校可以采用道德积分、道德银行等一些兼具趣味性、生活性的德育评价方法,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比如,当儿童在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或者社区生活等)中有良好道德表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道德积分卡或者“道德银行卡”上记录这些好的道德表现,或者赋予儿童一定的道德积分、“道德金币”。善的行为不断增加以及道德积分卡、“道德银行卡”上的道德积分、“道德金币”的不断累积,可以成为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真实“见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真实记录儿童的道德发展状态,成为德育评价的重要过程性材料,还因为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生活化等特点,可以对儿童的道德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儿童道德人格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