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你的微信头像里有你不想长大的秘密|原创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前段时间,半夜失眠的小海打开公司的微信群,观察起了每个人的头像。他突然发现,公司109人的群里,有19个人的头像都是“宝宝”(不是自家孩子)。

  百无聊赖之中,他对这些头像做了归类:有6个人用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半岛体育,有7个人用的是网红、明星小萌娃,另外6个人,用的是诸如史努比、哆啦A梦等卡通“小孩”。

  如果追溯人们把萌娃当头像的习惯,那应该从2013年的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开始。

  这档综艺的流行,为刚兴盛不久的微信输送了大量经久不衰的表情包。表情丰富,聪明又带点蠢萌的民国一下子成了中国网民的表情包和头像“供应商”。人们乐此不彼地从节目中截取民国表情,当然,也有很多人直接把民国当成头像。

  从人们对萌娃头像的热衷出发,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实人们对“萌”的渴望和追寻几乎无处不在。

  在近几年的“儿童节”里,“成年人们喊着 要过‘六一’”已经不再是一句自我调侃的玩笑话,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在社交媒介中通过称谓、服饰和行为等一系列“立体化”方式装起“嫩”来。

  近一点的是前年“小猪佩奇”大火,人们发现,把这部动画片炒热的,不是对口的受众小孩子,而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

  儿童节不再只是小孩子的狂欢,成年人做起了孩子王占据了游乐场半岛体育、动漫城;朋友、情侣之间常常将“宝宝”“宝贝”等称呼挂在嘴边;

  市场品牌方也瞄准时机刮起怀旧潮流,兔八哥、百变 小樱等童年动画形象的联名产品红极一时。

  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并逐渐传播成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国内学者将之称为“成人儿童化”。用萌娃头像来装点自己的社交“门面”,其实只是“成人儿童化”中的一环。

  萌文化背后的“成人儿童化”现象的兴起,也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可爱的事物本能的喜欢那么简单,而是在它在某一点上击中了现代人的情感症候。

  有网友写道:“小时候真好,在乡下河里游泳,抓龙虾,钓鱼。吃着2毛钱的冰棒,1毛钱的辣条。那个时候不会追剧,电视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没有手机,没有WIFI,依然过得很开心,小时候真好。”

  对身处中国现代化转型最前沿的青年们来说,过去流逝的速度越来越快,激发了他们对童年、青春等记忆中美好岁月的感怀。因此,怀念童年变成了他们应对加速变化的生活节奏的抵御机制。

  而现代社会高速运转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城市房价上涨带来的家园失落感,成了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两座大山。年轻人徘徊在一种既想要寻求安稳的生活,又在不断追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状态。

  而正是现实的痛感赋予了大家怀旧的冲动:在刘旱霖《儿时》这首歌里,还有网友评论道:“小时候总是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骗他们自己还有钱。”

  于是,我们渴望变回到童年,变成那个自由自在的小孩,来治愈现实带来的痛感——起码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换头像上面。

  那天晚上,失眠的小海在给大家的头像分类完之后,还是没有睡着,于是他点开了同事艾黎的头像。

  艾黎已经5年没有换过头像了,她的头像,是电影《看上去很美》里的小男孩方枪枪。在那张剧照里,方枪枪插着腰,嘟着嘴巴,既恼怒又委屈地看着站在他眼前正准备惩罚他的老师。

  艾黎觉得自己每次都能从方枪枪身上找到共鸣——即便世界再残酷,也要嘟嘴吧假装卖萌。但一定不能忘记要叉着腰,勇敢面对。

  也许对所有人来说,用一个小孩子头像武装自己,不过就是装可爱,圈个好感,但很多人没想过的是,微信头像里的小孩子,也如同守护神一样半岛体育,赋予了年轻人们在社交生活中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