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儿童早教十篇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特色:以感知教育为主,根据婴儿、幼儿、儿童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感知特点,培养孩子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官认识和认知能力。

  教育体系:蒙氏早教根据年龄,分为NIDO婴儿之家、IC幼儿之家和CASA儿童之家。

  NIDO针对0-12个月婴儿,为新生儿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感官引导,包括味觉(辅食添加)、听觉(音乐环境)、视觉(追踪视物)、触觉(手眼协调)、潜艇平衡觉等多感官环境,以促使感觉统合。

  IC针对1-2岁幼儿大动作发展的特点,仿造日常生活区进行教学,通过丰富的日常操作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从而达成自我构建。

  CASA针对2-6岁儿童,发展其专注力、独立能力、社交能力、自我表达年龄等,促进孩子和小伙伴们的沟通交流,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语言,感官,数学,自然人文等基础教育。

  特色:艺术课程是美吉姆早教的主要特色,课程包括绘画、雕塑、版画、拼贴、印染、动画、建筑、歌唱、乐器等,致力于挖掘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体系:以绘画为例,美吉姆早教针对20-36个月的幼儿,通过其尝试使用各种艺术创作媒介和材料来了解颜色、造型、构图等,并对多种艺术风格、艺术家以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而对于3-6岁的儿童,则开展学习艺术、色彩、造型和构图,培养艺术鉴赏力。与此同时,该中心定期还会为孩子们开展“小小画展”,小朋友会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拍照,让这独特的表达和成长历程得以留存。此外,教室还特设作品展示区,小朋友的作品将被郑重的悬挂展示,给小朋友带来独特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特色:哈喽贝比早教针对不同孩子和家长的特色和兴趣点,开展众多特色课程。包括“气质宝贝”、“科学宝贝”、“创意宝贝”、“数学宝贝”、“英语宝贝”、“读书宝贝”和“瑜伽宝贝”等,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

  气质宝贝:孩子和专业老师一起练习舞蹈,掌握基本的舞蹈元素。通过学习趣味十足的情景舞蹈,培养气质和修养,增强自信心,提高形体的可塑性。

  科学宝贝:采用意大利Maria Montessori教学法,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帮助发展感官知觉。培养秩序感、专注力及思考水平,建立完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宝贝:通过专业的教具操作学习数量、连续数、奇偶数、十进位、数的四则运算,让孩子掌握图形的分解和组合,初步了解分数、平方和立方知识,培养决策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读书宝贝:采用大书分享、小书阅读的模式,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和家长不仅一起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同时也培养孩子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专注力,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

  特色:依托英孚教育集团,针对3-6岁儿童推出英语探索课程,适合专注孩子英语教育的家长选择。

  教育体系:采用国际获奖提名教材,综合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等多元教学方法,使课堂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将音乐、艺术、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浸入”到英语学习中,培养其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获得其他知识的能力。

  教育体系:金宝贝早教课程包括音乐、艺术、学校技能、海外游历和生活技能等方面。

  音乐:多种音乐风格,丰富乐器的使用,结合听、唱、舞蹈动作和即兴表演,鼓励并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

  艺术:通过多种艺术工具和材料丰富孩子对自我和环境的表达和探索,进而提高孩子的表达力、专注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儿童智能早教桌是为学龄前儿童开发的一款多功能智能早教桌,从视角、听觉、触觉等多维度引导儿童学习。使用早教桌时只要将要学习的内容用幻灯片投射到桌面透明面板上,并在桌面放一张普通的白纸即可在纸上学习。早教桌学习内容涵盖学龄前儿童语文、数学、英语、儿歌、绘画、识字等等。

  儿童智能早教桌具备的语音发声功能可陪孩子聊天、唱歌、学习英文单词。独具标准的迪士尼英语发音装置,可帮孩子们积极的学习英文,让孩子们轻松接触纯正英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绘画、英语、中文、唱歌知识。

  儿童智能早教桌分为木质款和塑料款。木质早教桌使用雕刻机精雕而成,整个桌体流畅圆滑,无任何锐角,采用儿童环保烤漆涂刷,不会对孩子造成刮伤。塑料桌采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ABS工程材料,绿色环保、无异味。

  目前,我国6岁以下儿童人数高达1.8亿,早教市场拥有庞大基数的亟待教育群体,且独生子女政策有放开趋势,儿童数量将逐年上升,潜在消费群体不减反增。与之并不同步的儿童教育市场却至今发展十分缓慢,拥有广大的市场空白,这都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商机。

  本项目厂家采取厂家一站式供货,经营者只需进货达到一定数量即可直接享受该地区独家权,不需费、保证金和加盟费,经营模式也非常灵活:可开专卖店,也可无店经营,即将产品直接铺货推广至当地的商场、超市、母婴童装店、玩具店、学生用品店等。

  经销商每经销一套儿童智能早教桌可获得销售利润约200元,批发售出则每套可获利50―80元。假设经销商与当地幼儿园周边门店合作,销售产品获得的利润与其按照4/6的比例分成,那么只需和3家幼儿园门口的门店合作,且每天只需要卖三件,即可获利200元×60%×3家×3件/家=1080元。

  私塾这个词汇对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我国漫长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虽然早已被现代教育模式所替代,但私塾教育模式的很多优点亦可为现代教育借鉴,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借鉴。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展开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吴松芝(2011)在《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指出:“私塾是旧时宗族、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的统称。”私塾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教书育人作用,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直至今日,仍可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普遍借鉴。

  私塾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益启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很多父母均极为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但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家长对于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却并不重视。从此点来看,这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帮助儿童得以更好的发展,父母必须要充分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可充分吸取和借鉴私塾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诸如,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对孩子实施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孩子实施伦理道德教育。家长可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绘本,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我国的传统私塾教育模式除了对家庭的早期教育拥有很多启发之外,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具有很多启发,具体表现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并不是一定要让幼儿掌握多少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积极加强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即遵循的是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原则。早期的私塾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主要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的教育教学而实现。而幼儿园也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幼儿展开系统的《三字经》及《弟子规》教育,让幼儿通过《三字经》及《弟子规》的系统学习,建立完善的道德观。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这一点同样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所借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幼儿而言同样如此。他们的个性特点不同,智力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我们才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幼儿可以得到差异性发展。诸如,有的幼儿舞蹈天赋较好,那么幼儿教师即可着重对其加强舞蹈教育,帮助其在舞蹈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又如,有的幼儿音乐天赋较好,那么即可对其加强音乐教育,帮助其在音乐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上述说法仅是一种笼统性的说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差异,积极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是更为科学的。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这一点极为值得幼儿园教师反思。很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时,仅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是否进行了识记。殊不知,很多幼儿对相关知识内容并未真正领悟,以至于过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忘记了。幼儿的记忆力大都很好,通过强化训练他们很容易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识记。但仅做到如此仍远远不够,幼儿教师还应着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具体含义。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教育的质量。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近年来,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似乎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很多专家、学者均对私塾教育模式积极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国民间亦有个人和团体不约而同的展开了私塾教育模式。对此我们不做评价。总而言之,私塾教育模式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这种启发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很多启发。在未来,希望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该问题的讨论中来,积极探索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发,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私塾教育在新世纪的今天,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1] 吴松芝.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 蔡娜.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初等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笔者认为,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在0-6岁,6岁之后就开始接受学校义务教育。通常, 欧美等发达国家视障儿童早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0-3岁的教育, 主要是以家庭为主的干预模式,视障教育专家则定期上门针对父母和视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咨询和指导。二是3-6岁的教育, 主要是接受免费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视障幼儿就近进人幼儿园, 与同龄的正常幼儿一起学习游戏、一起接受教育, 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主流形式。(彭霞光,2006)

  “学校式”教育即指由规模较大的盲人学校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根据北京市早期特殊教育现状研究的研究报告 ,北京市既没有接收视障儿童的专门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也没有接收视障儿童的有残疾儿童班级的普通学前机构,全北京市只有一个视障儿童学前班那就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也是北京唯一的一所视障教育学校,条件十分优越。这样优越的条件却不是每一个视障儿童都能享受到的,根据它的招生简章,在视障儿童学前教育中,学前教育只招收本市户籍和符合借读条件的4-6岁学龄前视障儿童。根据新浪里一位父亲的描述,孩子被要求参加6个科目,100多道题的入学考试,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当他质问盲校招生工作人员时,他说这是教委默许的,凡是非北京户口,原则上不收。

  我们运用网络搜索只找到了一个——北京市房山区的“济慈之家”,它是由一对法国夫妇创办的。虽然民办早期特殊教育机构可能不止这一个,但是它们都没有政府拨款、经费靠自筹,所以办学条件难以得到保证,也缺少效益和规模。(李川,2009)

  “融合式”教育即指让视障儿童直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随着2007年9月21日北京市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颁牌大会的召开,北京市18个区县中每个区县都已经有一所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幼儿园。(东城区教委学前科,2007)但是,根据北京市早期特殊教育现状研究的研究报告 ,在全北京接收残疾儿童的19所普通幼儿园中,没有一个接收视障儿童孩子的。这就意味着虽然北京市政府大力提高残疾儿童随园就读试点数和扩大公办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规模,但是实际上北京的视障儿童孩子们根本无法享受政策福利,不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玩耍。

  “家庭式”教育即指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孩子的父母来承担喂养、照顾、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家庭式”教育也有问题。有些视障儿童的家长心态不正确,故而耽误了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当视障儿童家长们有了正确的心态之后,他们也有可能因为匮乏特殊教育知识而让视障儿童们无所裨益。事实上,这些家长们不知道什么样的服务最适合视障儿童孩子,如何获得这些服务,如何定位家长角色以确保视障儿童孩子的进步,这就造成了视障儿童们早期教育知识的大量空白。在对北京市68名特殊儿童进行的一次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显示,在学前家庭教育过程中接受过“残联”、“民政”和“康复机构”帮助的家长加起来不足15%,82.22%的家长需要专业人员咨询与指导。(张毅 陈亚秋 何文辉 刘艳虹,2004)

  第一,针对“学校式”教育,主要有两点政策建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政府应该取消北京市盲人学校的户籍限制,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扩大招收比例,切实保护那些外来人口视障儿童享受早期教育的权利。2、针对视障儿童学前班只能提供一至两年的学前教育的情况,我觉得北京可以带头建设视障儿童幼儿园。2011年7月,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支持的中国首个视障儿童幼儿园——琪琪幼儿园在海拔3900米的日喀则市边雄乡开园。(何见远 丁宇,2011)中国首个视障儿童幼儿园开办如此之晚,而且还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支持建设,可见视障儿童幼儿园教育基本在整个中国都是空白,走在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全国前列的北京市更应该带头引进这一机制,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的视障儿童提供优质的公办早期教育。

  第二,针对“融合式”教育,首先笔者认为政府可以贯彻实施原有方针政策,比如根据北京市第四次特殊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明年本市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开展残疾儿童“随园就读”试点工作,扩大公办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规模。政府将争取在2015年,全市近千所“随班就读”学校各配有一名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提供专业的支持。(仲玉维,2009)但是,政府在提高残疾儿童随园就读试点数和扩大公办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规模的同时,应该打破接收限制,让北京市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也能接收视障儿童孩子,让视障儿童孩子也能真正受益。

  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从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家长努力的目标,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成为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在是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各种早期教育学校的设立也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质量,并对孩子在成长以至今后的发展做出较好的指导。早期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起的关键性意义,是如今社会比较重视的生长环节。我国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将发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点[1]。一些国家也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本文将通过早期教育的实验和现况调查资料的分析,来说明早期教育对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本研究儿童为2009年出生、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从出生年开始早期教育。实验组选取妇产科出生的小儿35例,对其父母开设早期教育讲座和多途径的知识获取,对照组其父母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只进行一般的指导。所选取的对象均为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儿童出生无窒息史,孕周>37周,体重正常,无高胆红素血症,无颅内出血病史,无营养不良,围产期均无高危因素。开始早教前70名儿童发育商,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①对照组:妇产科室的35名儿童,待出生后情况稳定,均由父母带回家喂养,父母并没有经过早期教育的知识灌输。②实验组: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喂养模式,并对孩子开始早期教育。在新生儿出生后1星期开始,每个月对父母亲开始1次早期教育讲座,每3个月进行1次访问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走向和行为能力。通过对父母的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婴幼儿基础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培养方法,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心理认知能力、学习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等。根据各个幼儿的行为发展方向,并提供各种适龄的玩具、画报,实行家庭适时训练。

  智能测验:1年后,根据随访调查结果,对两组幼儿的发育状况进行测评。测定标准参照中国幼儿多元智能量表。评定标准分为5个等级:≤69分为低下,70~84分为偏低,85~114分为正常,115~129分为聪明,≥130分为优秀。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父母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的实验组得到更好的效果,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儿童发育商(107.14±6.23)比对照组(95.41±5.73)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总发育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阶梯式的发展,其中,0~3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0~3岁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实际上塑造了婴幼儿的大脑,婴幼儿的早期经历的事越有意义,婴儿的成长过程中,越富有连续性和趣味性,婴幼儿的大脑神经细胞也就塑造得越精妙,这将影响他一生的学习能力及竞争能力[2]。

  很多幼儿教育专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童年的早期可以是一个加强儿童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我国对0-6岁儿童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们对音乐早教的认识不够明晰、科学,从而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早期教育是一项具有远瞻性、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因此,家长们在决定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时,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就目前来看,家长们对孩子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早教给不出一个科学的解答。有些家长看见别家的孩子从小学习音乐,为了跟上潮流,相互攀比,也就把自己的小孩送去学习音乐,完全没有考虑教育是为了什么,这种毫无目标的做法,对儿童的成长并没起到多大的帮助。有些家长让孩子进行音乐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把音乐当做开发孩子智力的工具,完全没有注重音乐的本体价值。还有些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像郎朗、李云迪之类的音乐家,便让孩子从小学习音乐,让孩子把音乐当做唯一的兴趣,长大后成为专业的音乐家,或者把音乐当做以后挣钱的工具,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们在音乐上取得成功。但是,它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扼杀孩子学习音乐的原始兴趣。

  由于有些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觉得学习音乐就是要多实践,便一味让孩子进行动作技术的训练。比如说每天规定练钢琴几个小时、练声几个小时等等,如此地重复机械动作,会使孩子成为只会技能的机器,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智力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家长可能不顾孩子的主观意愿,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乐器等,也会产生反效果。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能弹首曲子、唱首歌、跳个舞等就是掌握了学习音乐的要领,并以此来作为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标准,如果孩子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家长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假如还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则更相信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了。家长们一味追求教育结果、把结果看作一切的做法,完全会忽视儿童的学习过程,殊不知,儿童可能只是学到了音乐的“形”,根本没有领悟到音乐的“神”。不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感,感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悲哀的。

  这些认识的误区只会对儿童的音乐早教起反作用力。要想让孩子获得好的音乐素养,真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们必须转变这些错误的理念。具体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是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开发潜能,让孩子从音乐中体验到真、善、美,进而培养他们高尚健康的情趣。因此,家长们就应该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有个科学理性的认识。

  首先,音乐早教应该以审美为目的,教给儿童感受和表现美的方法、手段与途径,让儿童透过音乐的本质来体会音乐的美,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授儿童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层面。

  其次,音乐早教应以激发儿童兴趣与潜能为目的,培养儿童参与歌唱、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兴趣与热情,使儿童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能力,展现自己的音乐潜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音乐早教应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为目的,在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们应言传身授地传递给儿童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儿童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早在1981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莎蒙德·舒特—戴森和克莱夫·加布里埃尔就将儿童早期音乐能力发展的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反应、表现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各年龄阶段的特征来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

  例如,可以在教孩子认识音符的时候,把音符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小动物或者其他的事物,让孩子能够充分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认知;可以在播放歌曲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身体;可以把一首歌曲设计成一个小游戏,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同时,家长们应将音乐巧妙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捕捉音乐,发展思维,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如:爬楼梯的时候,让孩子唱着歌数着节拍爬;闲暇时,家长陪孩子一起玩玩简单而又有趣的音乐游戏或节奏游戏;进餐或临睡前,一起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节日聚会时或者郊外游时,可以搞一场简易的家庭音乐秀等。还可以利用家庭中一些筷子、玻璃杯、碗、盆、易拉罐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在敲敲打打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应给予儿童适当的赞美与批评。例如当孩子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歌唱、弹奏或者表演时,或者孩子刚学习了新的乐曲急于在家长面前表现时,家长们应马上进行回应,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能促使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但是,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表扬,那么孩子很容易滋生骄傲的情绪,因此适当的指点与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批评的目的是让他们改掉缺点,但是,家长们必须掌握个度,不能伤害到儿童的自尊心。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在《幼儿教育与成才》一书中提到,“如果一味地被训斥,不要说孩子,即使是大人也会失去自信的。因此,为了千方百计的保护自己,孩子便产生了反抗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会迅速发展成长的。”所以,如果家长常常一出口就伤了儿童的心,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有危害的,可以用说理的方式提出,让孩子在轻松舒展的心境下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

  每个人都是社会独立的个体,儿童也不例外。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儿童太小,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什么是不喜欢的音乐。其实,儿童对音乐的喜爱是通过其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的。当儿童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时,他会面露喜色,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乐曲,他可能会毫无反应。家长们应该观察到孩子的细微变化,给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乐曲。还有,在给孩子挑选音乐的过程中,或者让孩子在学习某种音乐技能的选择上,家长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把儿童当做具有思想的独立性的个体来看,而不应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在儿童学习音乐时,家长们应摒弃掉那些功利性的观念,不要把音乐当做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应该关注儿童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所谓的学习结果。儿童通过学习音乐所获得的健康向上的心态、高尚的品质、对音乐的创造性表现、对音乐的审美内涵的理解,才是最为重要的。把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长期得到保持,使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教育,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并通过音乐学习体会到自然美、艺术美,达到增加基本素养、完善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 刁本恕; 中医名家; 性早熟; 生长发育; 中医药疗法; 儿童

  儿童性早熟是指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即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质量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发育,可诊断为性早熟[1]。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污染日益严重,食物添加剂的普遍运用,使儿童性早熟发生率高达0.6%,其中女孩多于男孩[1]。目前西医多采用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但价格昂贵,不被普通家庭所接受[2]。中医药在此方面有其一定的优势。刁本恕教授在治疗儿童性早熟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内服、外擦、食疗等方法,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学认为,儿童正常性发育是在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正常及其协调作用下发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可见儿童性成熟有其规律性,与肾气充溢,气机调达等相关。刁教授认为儿童出现性早熟,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凡先天充盈,后天养护得当的儿童,其自身阴阳能到达和谐平衡的发展,其气血充沛,气机条达,经脉畅通,机体能按人体正常生长曲线生长发育。反之,当阴阳失调,真阴耗伤,真阳亢旺,气血逆乱,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被打乱,就会出现性早熟。故性早熟病性当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肝、脾、肾,故治疗时应“补不足,损有余,纠其逆乱。”

  张某,女,7岁半,因“双侧发育伴疼痛3日”于20090321就诊。1周前患儿家长在帮患儿洗澡时触摸到患儿双侧上各有一拇指大小肿块,家长未引起重视。之后患儿经常说“胸口痛”,家长才发现情况严重,遂带患儿就医。患儿身高、体质量较同龄儿童稍高、稍重。喜吃辛辣、海味、各种快餐及零食。精神好,睡眠好,大便稍结。舌质红,苔稍黄腻,脉弦数。方用“丹栀逍遥散合保和丸”加减:丹皮10 g,焦栀子3 g,当归15 g,白芍30 g,柴胡10 g,茯苓30 g,白术10 g,甘草、薄荷各3 g,山楂、神曲、麦芽、稻芽各30 g,白豆蔻10 g。外用药酒:血竭30 g,三七15 g,青蛙草、肺经草各30 g,60度白酒浸泡1 d后,取药汁外擦包块。另用猫爪草30 g,金针果100 g,山楂30 g,炖鸭胗2个,猪瘦肉250 g,喝汤食疗。服用两剂症状缓解。原方加知柏地黄丸再服用3剂,痊愈。嘱患儿家长注意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随访,未见复发。

  杨某,女,7岁,因“双侧发育1周”于20090411就诊。患儿1个月前因治疗“厌食症”在本地一中医处服药。前医方中多使用温阳之品,如附片、干姜、肉桂等,患儿服药3剂后,因反复“流鼻血”停止服药,之后家长发现患儿双侧大,伴疼痛,遂来本院就医。患儿易怒急躁,口干面赤,手足心发热。舌质红绛,苔薄黄,脉细数。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知母10 g,黄柏、生地、熟地、泽泻、山药各30 g,山茱萸15 g,丹皮6 g,焦栀子3 g,当归10 g,白芍30 g,柴胡10 g,茯苓15 g,白术10 g,甘草、薄荷各3 g。外用药酒:夏枯草、浙贝母、牡蛎、三百草各30 g,60度白酒浸泡1 d后,取药汁外擦包块。另用金针果、三百草、浙贝母、薏苡仁、山楂各30 g,白豆蔻10 g,炖鸭胗2个,猪瘦肉250 g,喝汤食疗。服用2剂胀大的明显缩小,疼痛缓解。前方加龙胆草30 g,黄连3 g,郁金10 g,枳壳6 g,再服3剂,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以上2个病例,引起性早熟的病因不尽相同。第1例中患儿长期服食“肥甘厚味”之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谷精微正常输布受阻,而成痰浊,久而成瘀,阻塞经络。脾虚则肝乘,肝主疏泄,疏泄太过,气血紊乱,加上患儿喜食辛辣、油炸食品,耗津耗液,以致真阴受损;阴损则阳亢,儿童身体机能处于亢进的状态,两者合而为病,故见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且伴有较剧烈疼痛。故治疗从健脾和胃调理肝气入手,佐以滋阴。方用丹栀逍遥散合保和丸,辅以知柏地黄丸。第2例患儿则是因药物引起的性早熟,对临床医生有一定借鉴作用。儿童脏腑娇嫩,用药当以平和为主,切忌大寒大热。小儿本为“纯阳之体”,前医用了大量温阳药物,导致阳气亢盛化火,食气伤阴,故治疗以滋阴为主,方用知柏地黄丸。肝经循行双乳,胀痛不已,当疏理肝气,故合丹栀逍遥散。

  刁教授用药经验中除了口服中药外,外治与食疗也是其特殊治疗方法。《素闻·异法方宜论》提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刁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手段应该是多样的,根据不同病情,不同体质,选择适合方法合而用之。外擦法经皮局部给药,提高了药物吸收利用率,且不会有任何不适感,易被儿童接受;一般消肿散瘀药物药性较烈,药性也多偏,对于“脏腑娇嫩,形体未充”的儿童来说,应谨慎使用。刁教授将之灵活运用在外擦药酒上,确保了药物使用安全性。中医自古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医家也多提倡“食治”,药王孙思邈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儿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饮食调节能更好地适应小儿这种特点。用气味性情皆较平和的药物,与肉类同炖,取汤服用,既能使药效平和持久,在口感上又易于儿童接受。

  饮食不节是当前性早熟多发的首要原因。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餐桌比以往丰富了许多。家长怕小儿吃得少影响发育,多喜喂养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食品,特别是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早给儿童“进补”,服用大量滋补之品,儿童不能消化吸收,反而影响脾胃功能,有用的精微不能吸收,大量糟粕聚于体内,久而为患,造成儿童性早熟。《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刁教授对此十分赞同。他主张以米饭为主食,多吃蔬果,适量肉、禽、乳制品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对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的儿童建议用冬瓜、白萝卜等煮熬稀粥,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滋养脾胃。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当前儿童因学业压力,电脑、电视的诱惑等普遍缺乏足量运动。运动不足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而据统计显示,肥胖儿童性早熟比例高于体质量正常儿童。在运动过程中刁教授强调“适当”二字,过量的运动耗气伤正,得不偿失。游泳是刁教授一直提倡的运动方式。人在母体内是处于水环境,人体的胚胎发育也是在水环境中完成,所以刁教授认为水环境是人体天生适应的环境,也是人体身体机能能最大发挥的环境;而且游泳属于缓和有氧运动,能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又不会过于强烈,尤其适合儿童和体质虚弱者;再者,人在水中,给水作用力,水会还人体一个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会使人体反射性调动身体机能以抵抗,无形中使身体各项机能得到锻炼,这是在其他环境中无法达到的。

  保证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儿童舒适静怡的睡眠环境。睡觉时尽量熄灭附近光源。西医研究显示,过分光照是导致性早熟原因之一[3];谨慎使用药物,药物选择以平和,不伤脾胃为准;对于超高、超重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性早熟征兆应及时就医。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80,181.

  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对个体发展而言,动作具有保障生存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价值。人类的动作虽然极其复杂、灵活与可塑,但是人类个体在发展的早期动作却相当贫乏,这就使得人类个体需要较长时间去学习并获得所有的动作,以适应多变的外在环境。

  对于个体,在儿童时期如果能获得较好的动作发展,就能更好地从躯体上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较好的适应于环境,发展多种才能。当今时代,人才竞争的前沿阵地逐渐从大学、中小学、幼儿园下移至摇篮之中。正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材。儿童时期,其动作和运动的发展对其今后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只有孩子的动作发展好了,才能够身心健康成长,才能有机会在日后成为国之栋梁。因此对孩子进行动作教育,促进动作发展,是利国利民之举。

  动作发展水平是儿童智力的标志。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动作的发展是判断大脑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通常我们把动作视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同时,早期个体言语能力极为有限,其发育、发展水平更多地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常用儿童动作的发展水平来检测其智力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动作发展水平较高较快者,智力发展也好。

  在多元智力的智力领域中,身体动觉智力为其中之一半岛体育,动作的发展可以说明智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从小就要注意儿童运动能力的训练。在大运动方面,让孩子练习爬行,鼓励他多走、多跑、双脚蹦、单脚跳、踢球、打滚等等。在精细动作方面,可进行抓握玩具、捏取小豆豆、握笔画画、搭积木、插片、折纸、剪贴等活动,使孩子手的触觉和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动作发展促进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是认知、语言等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一方面是指其他能力的发展是在一定的运动能力水平上进行的;另一方面是指运动本身促进了脑的发育,从而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正如,运动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很有力量,能驾驭很多事物,这对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运动还影响孩子在同伴中的地位,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会成为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进而成为同伴群体的“领袖”,所以运动开阔孩子的眼界,成就了他在同伴中的自信和威信。

  动作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的一般模式是相应的。它具有自己的“里程碑”,虽然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时间表是类似的。

  这里我们提供了3岁前儿童全身及手的动作发展顺序表(见表1和表2)。每个表中分别有三个栏目,即动作发生的序号、具体行为及动作达到的月龄。如全身动作中,第5个项目“仰卧翻身”动作的达到月龄为4.2个月。此表可以用来为未满三岁婴儿的教育者提供婴儿发生动作的参考,了解后期各种动作发生的大致月龄,二是用来检测三岁前婴儿动作发展情况,观察、比较个体婴儿与大多数婴儿动作发展是较为提前还是落后,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动作训练计划。

  通过上述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表,可以看出儿童的动作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第一,头-尾(从上到下的)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部分的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第二,近-远(由中心到边缘的)原则:接近身体中心(躯干)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以手臂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得最迟半岛体育。第三,整体-部分-整体(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原则:初生婴儿的动作是混乱笼统、未分化的大肌肉群动作。如4、5个月的婴儿要取前面的奶瓶,往往不会用手,而是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到1岁时,婴儿才会使用手进行抓握。

  这就启示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动作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儿童自然的生长规律。例如,在11月后,婴儿可以做到“独站片刻”,这时候可以根据婴儿自身的特点参照表上提供的月龄,有意识地进行“扶一手走步”的动作训练。而不是跨越式的进行“跑能控制”的动作练习。

  当前我国儿童的动作教育主要在家庭进行,这就面临着缺少科学指导的问题。由于家长缺少心理学、教育学和运动学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家长只能依长辈及同辈人的经验,或者是自行摸索进行。动作教育中的“树大自然直”“恨铁不成钢” 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或延误了孩子的发展,或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目前我国动作教育专项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是在谈论针对如自闭症、弱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动作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动作教育研究较少,力量也薄弱,研究上无法及时跟进实践中婴儿动作教育的巨大需求,这就使得现实中的家长缺少有效的指导,使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成人过分限制,阻碍儿童动作的自由发展。有的父母主观上倾向于限制,即使是安全的地方,也设置许多禁令,不让其自由活动,生怕其发生危险。有的家长为避免麻烦,限制婴儿的活动,强迫婴儿作听话的“乖宝宝”。正如在孩子7个多月时,爬行的动作开始发展,但是有的家长总是将孩子抱在手上,剥夺了孩子在地板上玩耍和爬行的机会。

  现在我国年轻家长有较强的早教意识,很早就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但是由于学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及要求按部就班的讲授课程,上课时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教授如何做好某个动作,如何做得更加的标准,而不是根据每个婴儿的动作发展程度不同,来进行个性化动作教育。

  动作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分为运动技能、身体意识、感知觉与问题解决能力及情绪与社会性技能的增进等方面。我们在动作教育中过多关注运动技能方面,在感知觉和社会化方面较为欠缺,使得动作教育的内容变得单一、呆板、乏味。

  我们较多的发展孩子的抓、捏、折、搭以及走、跑、跳等手部动作及大运动,花大量的时间在动作的引导和教授上,忽视了孩子在学做动作的过程感知的发展。练习爬行的时候,若婴儿突然停止爬行,开始对身边的某物感兴趣,很多家长就会引导婴儿继续爬行,而不是停下来让婴儿自由感知。

  早期婴儿动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的问题又需迫切解决,只有把握好科学施教的原理,运用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方为上法。

  只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动作教育的内容,遵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规律,才能让儿童健康成长。在儿童动作教育中,要循序渐进。在儿童动作教育中,要及时鼓励、引导。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动作在不断丰富,他们在每个阶段有不同兴趣,成人应该在婴儿原有动作水平基础上给予支持、鼓励、帮助,同孩子一起游戏或参加体育锻炼,利用其主动性来促进其下一阶段动作能力的发展。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发展的兴趣。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孩子2岁多时,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孩子自己吃饭,教他一些吃饭的技巧,不可因为怕孩子撒饭而剥夺了他发展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

  一个正常健康的儿童不可能一动不动,即使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会挥动着紧握的小拳头用脚迅速地蹬开小被,以显出自己的力量。尊重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需求,多创造机会,给孩子更多自由自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的动作教育已不仅仅只是关注动作技能提高这一单一化的目标,还应关注身体与心理的交互作用,关注发展个体动作技能的周围支持系统的构建。所以,与之相配套的动作教育内容就需要多样化。婴儿动作教育除了要使婴儿获得动作方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婴儿的身体意识,针对感知觉与问题解决能力及情绪与社会性技能的增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动作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

  在感知觉方面,可以进行相关的感统训练。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来说,感觉统合训练是最佳的干预训练,而对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并不严重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提升身体适应性反应能力的练习,是提升孩子的身体、思维、学习的统合速度和信息整合加工能力的练习。

  在动作教育的同时,发展社会性。当培养幼儿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通过动作游戏这种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如果幼儿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那么,家长可以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提高他的交往能力。

  [2]刘大维.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 . 学前教育研究,2011(6).

  [3]李健. 婴幼儿动作技能的培养[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

  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一般都认为读者与书面语言之间相互作用,并能接收书面语言所传播的信息就是阅读。所以,必须要先识字,才能进行阅读,才有阅读行为。而语言心理学研究认为:阅读主要是一个推理与猜测的过程,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思考推测,从而理解读物的意义。我们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图书阅读属于早期阅读范畴,是指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学龄前儿童的图书阅读是一种积极的视觉活动,通过有规律的眼球运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观察各种形象、色彩、背景,才能了解图书的内容,有利于儿童视觉能力的发展。其二,由于图书只供给幼儿一定的形象,幼儿必须运用已有的经验、调动大脑中各种表象,对图书的画面进行由一事物推移另一事物的联想和补充,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都能得到发展。其三,图书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书中人物的行为表现,通常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能让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其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其四,在多种多样的图书里,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可接触更多的事物,开阔眼界,及早掌握间接学习的方法。其五,在图书阅读中培养幼儿对书籍的兴趣、对图象和文字的兴趣,使其能从非文字的阅读向文字阅读平稳过度,有利于将来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如果不良的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且较难纠正,需花很多的时间去辅导,而在理解、探讨问题、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则少了,大大地阻碍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河北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在第十幼儿园第六幼儿园等建立了幼儿图书分馆,对幼儿图书阅读发展过程的特点、指导方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应尊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在观察图书画面时,首先选择较为突出的形象。不管哪一年龄的儿童在对主角的的观察上,都比对其它角色的观察要清晰和准确,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特别是在动作方面,儿童善于注意事物外在的明显特征和动态,这是幼儿阶段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图书画面上活泼的形象,能使幼儿凭借着这些形象去了解书中的人物。

  学龄前儿童要能看懂图书内容,就必须观察那些与内容有关、对一个故事的发展变化起承上启下作用,但又不直接相连的画面,这是图书阅读最大的难点之一。幼儿对这些转折部分的观察,仍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前后画面的联系能力越差,各年龄班均有差异,中班与大班的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了大班是这一方面的重要发展阶段。

  学龄前儿童看图书与成人不同,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活动性和言语性。看图书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表情是丰富的,小班幼儿常见五指抓页、倒着看或跳着翻页、边看边卷书角、玩衣物等动作;中班幼儿会做出与图书内容相一致的动作,有着一种类似假象的行为,像做游戏似地娱乐自己;大班幼儿已能正确地翻书,多余的动作及假象行为没有了。这与幼儿观察的顺序性和有意注意的不断发展有密切关系,只要经过系统的图书阅读辅导,能使他们逐步地、有顺序地、有规律地、从左到右学习观察画面,对图书的内容和情节感兴趣,较有意识地对一页一页的画面进行联想,形成看书的规范性行为。

  言语方面有两种表现:一是自言自语,二是交往性言语;各年龄班都有这两种表现。小班幼儿的自言自语多为单词或语气词,以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找老师询问,以寻求肯定性的帮助;中班幼儿能用短语或词组去表达图书内容,主动询问别人,有让别人了解自己想法的意识和愿望;大班幼儿则已能根据图书内容、情节,讲各种有描述性的或有意义的短句,主动与同伴交换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向老??发问寻求支持,力争坚持自己的意见。

  1.亲子阅读――这是孩子与家长一起看图书,边看边听父母的描述、解说,从而了解图书内容的阅读方法。其优点是在一对一的、亲密无间的气氛下进行阅读,家长与孩子能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好地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

  2.看书讲故事――这是教师与幼儿共看一本大图书,或每人一本内容相同的小图书,边听教师讲述故事边翻看,理解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半岛体育。其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按顺序观察画面,学习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翻书的技能,培养留心听讲的能力。

  3.看书听朗读――这是幼儿边翻看熟悉的图书,边听成人朗读书上的说明语,进一步完整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它能使幼儿在熟悉、理解图书内容的基础上,在画面、文字、口语之间产生一种有机的联系,初步了解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4.听词语找图――这是让幼儿根据成人的语言提示,(如:请你把小白兔找出来。戴红花的小白兔在哪里?请你找一找。)从许多画片中找出相应图片或从图书中找出相吻合画面的阅读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培育观察、辨认能力。

  5.听故事找图――这是成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找出相应画面,以检查其对图书内容是否理解的方法。这对幼儿的观察、注意、倾听、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看图书做游戏――这方法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教师带领下,先按图书主要情节进行游戏,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再去看书;另一种是幼儿已理解了图书的内容,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重现各种情节。这类方法能使孩子们较快地、进一步地理解图书内容,使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感。

  7.指读书名与文字――在每次阅读时,让幼儿用食指指着图书封面的文字,跟随成人读图书的名称,经过反复的指读以达到辨认汉字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强化幼儿对文字的感受性,培养对书面语言的兴趣。

  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发觉有许多的图书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必须进行一定的修改才能供幼儿阅读。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与喜欢活动的特点,按图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加工改造。如:拆分图书以减少篇幅页数,去掉繁杂画面来简化情节,修改内容难易程度;把原来平面的图书做成立体的、可操作的学具,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改变图书故事名称,使孩子们容易理解;在图书画面的左上角贴上标志,以提示阅读的顺序等。

  1.综合运用手、眼、口、脑。在阅读时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

  2.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在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训练时,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孩子的天性都爱玩,所以阅读活动一定要新鲜活泼,不时添加各种小游戏;活动过程中多用鼓励原则,尽量多赞扬每个孩子。强化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愿意表现阅读学到的内容,家长多赞许,激发学习的热情。

  3.孩子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必须自始至终让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我实践的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读、自己想。

  1.先背后认法。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背下来,而且一定要背熟,这有利于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然后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达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

  2.故事提放法。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着重提出贯穿故事情节的关键字词。如在故事《狼和小羊》中,一只羊到溪边喝水,一只狼看到了,此时就可反复用疑问语气问:“谁看见了?”同时拿出“狼”的字卡,幼儿在反复的回答过程中,口说“狼”,眼看“狼”,手指“狼”。通过对关键字的提放,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其中汉字的认识。

  3.文中识字法。幼儿在识字量上有一定基础时,就可以把阅读的内容独立交给幼儿阅读,当遇到生字时,再由教师帮助解决。

  原始的音乐是接地气的、自然的、有机体的、能为每个儿童学会、体验和服务的。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又包含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人本主义、本土化几大原则。其教学原则是以儿童发现自我为宗旨。而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的音乐能力做一些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让幼儿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感受,发展他们的唱歌能力、节奏把握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是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斟酌其中利弊,我国未来关于奥尔夫教学法该如何发展、如何去解决由奥尔夫教学法引发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则需要教育者、家长、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所发现的问题还是很大的。现阶段我国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较为薄弱和忽视的环节。而学龄前阶段对儿童今后的心理及各方面都有着直接和改变性的影响,可见学龄前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育者与全社会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龄前阶段教育这一重要时期,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让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笔者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时代特点,对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早期中的运用做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1.外来方法畸形:教材上,应以引进的奥尔夫教材为蓝本,以我国本土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按照年龄分册,以便照顾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儿童学习音乐,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材。使用乐曲和乐器上,我国传统音乐是典型的五声调式,特色十分鲜明,使用我国经典曲目,不仅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流传下去。教育者可以研制我们自己的奥尔夫乐器,我国悠悠历史沉淀下来的音乐文化中,不少传统乐器具有音色优美、携带方便、演奏容易的优点,例如箫、陶笛等。怎样在已有乐器上改革创造新的乐器,方便儿童普遍大范围普及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国虽然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音乐学习变成了附加条件和评价儿童的标杆。只有真正是从兴趣出发,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解放儿童学习音乐的包袱,才能发挥音乐对儿童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模式:让儿童充分参与、感受学习的音乐,通过教学户外活动,扩大儿童的视野。因为奥尔夫强调“本土性”,教育者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儿童了解我国本土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实践活动感受中加深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内容,印证学习效果。

  3.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地广人多,南北风俗差异较大,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异也大。而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念,所以对儿童音乐教育投资也不尽相同。如今,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浙江已经在一些少年宫、早教中心、培训中心开展奥尔夫教育课程,而且已经相对成熟。那么,在其他地区,教育者可以借助书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来实现奥尔夫教育的实施。

  奥尔夫音乐重点注重的是音乐本身,提倡音乐保持其原本性,创新性、即兴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其优势和可实施性。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和漏洞还是存在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奥尔夫特色教学课堂,让幼儿作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者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指导下,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而大环境下,所出现和暴露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者改正,更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群众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推进。相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能走到更远,走的更好。让中国的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与世界真正接轨,最终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作出它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