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半岛体育秦波:向儿童学习 以儿童视角办学 自然而然做教育校长思想力

  半岛体育“我这辈子只做这样一件事,就是‘向儿童学习’。” 历经20余年,秦波从一所乡村小学到巴蜀小学,从单纯小学到九年一贯制学校,再到创办童心小学至今。时间、地点发生了改变,但他以真正平等、尊重的态度来面对儿童,着眼于培养未来的人,探索“向儿童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

  秦波: 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重庆市青联常委、重庆市骨干校长、正高级教师、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重庆市政府名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两江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秦波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两江新区秦波名师工作坊主持人、两江新区中小学美术书法兼职教研员。出版《向儿童学习》、《感悟成长快乐》、《大足石刻的那些传说》、《童画忠州传奇》等著作。

  “向儿童学习。”秦波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儿童立场,源于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从事教育20年来与儿童一路同行的感悟。

  与大多数城里的孩子不同,秦波的童年是在山上撒泼打滚、在树林里看昆虫搬家、听小鸟歌唱,下到河里摸鱼捉螃蟹……而这些也成为他后来形成“向儿童学习”这一教育理念的源头。

  秦波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选择当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他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偏远的山区小镇,走出下一个达·芬奇、毕加索半岛体育、徐悲鸿、张大千……

  2000年10月,全国少儿美术教育专家、美术特级教师廖文胜老师的一堂美术课,激发了他的教育想象力。

  受廖老师的启发,秦波开始设计孩子们喜欢的美术课程。他根据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美术课搬到了考古工地,让孩子们在挖掘现场审视刚出土的铜镜、铜斧,还有各种各样的陶俑、铜币,并请考古专家给孩子们做细致的讲解。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让课堂“活”了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出孩子们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秦波带着孩子们玩泥巴,孩子们用优美动人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感受:“玩泥巴时,我感到泥土的伟大,它被我不停的折磨,一点都不。”“泥塑课不仅解除了我心中的烦恼,给我带来了欢乐,而且让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创造家。尊重他,引领他,他就会创造出件件珍宝。”看着孩子们充满灵气的泥塑作品,秦波坦言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太多珍贵的东西,“向儿童学习”的教育理念就此扎根内心深处。

  在美术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和大胆探索,让秦波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他向长者学,向智者学,向贤者学,在全国赛课获奖,参加创新大赛拔得头筹,自己也成为了重庆市“未来教育家”的培养对象。

  2003年,秦波被调到巴蜀小学,面对城市学校的先进设备,秦波在兴奋之余开启了新一轮的教育思考,如何带领孩子们延伸“玩泥巴”的乐趣?

  教室门前的空地被充分利用,成为了“毕加索写生台”;被称作“齐白石画室”的美术教室里桌子被拼接成为一张更长的桌子,便于大家一起画画;就连电脑室也被起名“贝聿铭现代设计室”……一个个名称的背后饱含秦波的教育守望,也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不仅如此,秦波还常常把孩子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收集树叶、野花,玩泥巴、采集三峡石,寻找大自然中一切能为教学服务的事 物。几年下来,孩子们的身心愉悦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

  在《色彩知识与调色练习》的课堂上,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将秦波画成了“小丑”;在《陶罐再创——会说话的眼睛》课堂上半岛体育,孩子们分组创作出了快乐和幸福的眼睛、三星堆文物的眼睛、图坦卡蒙金面具的眼睛、老师的眼睛、母亲的眼睛、爱祖国的眼睛……孩子们的创意被唤醒,也在这种高互动、交流的课堂中,秦波逐步构建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自主教学模式。

  而在教学过程中,秦波感受最深的依然是“童心”。孩子的创造力每每令他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孩子们那颗幼稚的心中,往往深藏着许多令人折服的学问。

  “秦老师启发、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诱发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秦老师,学生近期小作请您指点一二……”秦波当年的学生,成年后纷纷考取了牛津、北大、人大、纽约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这些曾自然而然享 受童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成才也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秦波的教育理念。

  2014年9月,秦波来到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他给学校取名为“童心”,在这位教育工作者看来,儿童是家庭之未来,国家之明天。让儿童日渐“强大”,成为时代“巨人”,是每一个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正是在这样神圣使命的感召下,肩负着社会重托和热切期望,童心小学应运而生。

  时间来到 2022 年 9 月,在童心小学的开学第一课 “ 打谷子 ” 的现场,孩子们有的割水稻,有的抱着一簇稻谷走出稻田,还有的抱起谷穗使劲摔打 …… 秦波穿梭其间,用长焦镜头记录着孩子们额发间的汗滴、被晒红的小脸,还有胳膊上被稻谷划下的印记,却始终没有去 “ 打扰 ” 孩子。

  这是秦波将“向儿童学习”的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学校日常管理、办学理念中又一次实践。

  “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只需要远远地观察孩子,用心感受他们割稻谷时那种愉悦,学习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那种好奇和做事的主动性。”秦波是一位儿童观察者,一位倡导“向儿童学习”的教育践行者,无时无刻不在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和打量儿童。

  点开秦波的朋友圈,全是“童心发现”的校园摄影和心情文字:“大旱之后的校园里,黄葛树重新发出新芽。” “自然童心迎来再生稻第二季,童年时期为娃娃们播下探索种子。”……

  “ 学校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而好的教育会随季节自然发生。 ” 秦波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自然之美远胜雕琢之美。他一直强调,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本身是一个 “ 慢 ” 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孩子跟种庄稼是一样的,不能求快,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基于此,学校里的屋顶和一些平地,成为了童心校园里的 “ 田园 ” ,一年四季都种植有农作物。

  秦波希望孩子们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去慢慢认识:农作物是如何生长的,什么时候施肥,怎么去施,什么时候除草,怎么除草 …… 然后将所悟所得,潜移默化地转移到自己的学习中。

  在童心小学教育集团2022级家长成长学苑开学礼上,刚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归来的秦波与师生、家长们相约云端,带来了精彩的校长课程——《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自然而然,顺势而为》。

  与此同时,童心小学的开学课程也在线上开启。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通过主题思政课《重庆城,重庆魂,我是向上向善童心人》,为新学期的立规养习教育拉开序幕。

  这个由童心思政教师团队研发的主题课程,用于开学立规养习教育,与童心学生 行为规范 “ 童心八礼 ” 紧密结合,一一对应。

  除了主题思政课,在童心小学的开学课程里,我们还看到了学科学习先导课、童言悦读课、运动健体课、艺术欣赏课、科学探索课、家务劳动课、家校共育课等丰富的课程安排。秦波提出的“七个好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全天的课程之中。

  每天起床喝一杯水,练习站立10分钟,每天都要坚持跑步,书写要规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秦波看来都是育人的大事,他说:“我们除了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爱校,学习学科知识,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养成。这 些陪伴一生的好习惯,是同学们现在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通过这些小事练就 ‘ 贵、朴、雅 ’ 的童心精神。 ”

  秦波“向儿童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采访中,他反复提及东方哲学家老子的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他的时间表里,学生们的成长不只是看在童心小学的六年,而是要看十八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