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性格培养

半岛体育到底是做鸡头还是凤尾?“摇一代”学生和家长都有话说

  半岛体育今年“摇一代”参加中考,这是广州执信中学考点。 南都记者 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实习生 吴长蕊 陈紫琼 摄

  回头看,当初的“摇一代”如今怎样了?2020年,广州开始实施民办学校摇号政策,面对不确定的摇号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一部分家长因为摇到所谓的“传统弱校”,深感憋屈却只能接受现实,也有家长在了解学校情况后,发觉“弱校”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糟糕。摇进名校的孩子,有的继续保持优势,有的却说后悔了。

  经过三年成长期后,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摇号结果?到底是做鸡头还是凤尾?与牛娃为伍半岛体育,还是根据自己的节奏走?部分“摇一代”的经历,显然让家长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近日,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了“摇一代”学生以及家长,听听他们的心声。

  教育界人士称,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的两个孩子今年参加中考,一个考了749分,另一个719分!”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均就读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东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十六东华”)。据家委粗略统计,2023年中考,十六东华有不止1个同学冲上了750分。另外,还有约40位同学取得了700分以上的成绩。

  看到中考成绩的那一刻,王女士惊喜又开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年前,面对“十六东华”这个摇号结果时,她不免感到难过,甚至在内心自我挣扎了一番。

  彼时,王女士的两个孩子就读于培正小学。由于工作繁忙,王女士无暇了解别的升学途径。“我比较能接受摇号这种升学方式,当然也期盼摇中‘好学校’。”事与愿违,两个孩子最终“摇”到原广州市第四十中学(现十六东华)。王女士早已听闻,在广州家长及周围的人口中,四十中是“差学校”。

  可是,通过聆听四十中校长宣讲、与过往毕业生家长沟通、注册时与老师们近距离接触后,王女士亲身感受到,四十中是一所务实、向上的学校,再加上学校离家比较近,于是,她决定让孩子留在四十中就读。

  王女士表示,四十中被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托管后,学校的学风、校风、教学质量、拓展活动等方面有所变化,校长、老师起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王女士的了解,孩子所在班级有30多位学生,学校和老师会因材施教,配备了学校最优秀的老师,“老师们在教学上都非常用心、敬业。孩子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初中三年,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愉快的。”

  三年来,王女士的孩子成绩稳中上升,初三时名列前茅。王女士直言,这样的成绩在中考填报指标到校时有很大的优势。根据《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名额分配结果》,十六东华获得了面向集团成员直接分配的名额共8个,8个名额来自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水荫校区)。

  此外,经过电脑分配,十六东华又获得了3个十六中本部、8个十六中水荫的名额。“我一个孩子的中考志愿第二批填了广雅。今年广雅电脑分配给十六东华一共两个名额,学校有4位同学填报。孩子第三批第一志愿填报了十六中本部。另一个孩子第二批填了天河执信。”王女士说。7月13日,广州中考第二批名额分配录取结果出炉,两个孩子都如愿上岸。

  王女士还提到,上学的路程远近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果住得比较远,每天上学、放学会比较辛苦。”

  “小升初时,我们的第一志愿是执信中学,第七志愿是东环中学,结果最后摇中了东风实验学校(原东环中学)。”张先生告诉南都记者,面对3年前孩子小升初时的摇号结果,他虽心有不甘,但摇号毕竟是已经订好的政策,孩子也只能服从结果、接受现实。

  东环中学的教学和管理似乎并没有张先生所预想的那样糟糕。“孩子真正入读之后,我发现东环中学的老师教学还是挺到位的,只不过校园稍微小了一点。”

  2021年4月29日,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东环中学被广州市执信中学托管,并更名为“东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东风实验”)。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一变化让他的孩子对学校更有归属感,也感到更自豪了。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后勤等方面,执信集团给东风实验学校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倾斜和帮助。

  孩子初一入学时,学校就实行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并一直延续至初三。张先生孩子班上的人数大约为34人,他认为,小班制教学的针对性也会更强。

  所谓的“弱校”就是“不思进取”的代言人吗?在张先生看来,像原东环中学这类在大多数人眼里的“一般学校”,反而充满了进步的动力,“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升学率来提升名气,管理反而更严格一些。”

  今年,东风实验学校获得了7个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分配名额,这是面向集团成员直接分配的名额,加上后续全市电脑分配的,共获得9个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的名额。

  据东风实验学校家委透露,与去年中考平均分相比,学校“摇一代”的中考平均分提升了约30~40分,还有40余名学生冲上700分,20多位学生被市属名校录取。

  6月21日上午,距离中考数学考试结束还有最后10分钟。记者在执信中学考点门口看到,吴女士正在等待着孩子走出校门。

  讲起孩子在东风实验学校三年的学习生活,吴女士表示,孩子的成绩稳中有进,和同学、老师相处得也很愉快。

  回到三年前,看着摇号结果上写着的“东环中学”,吴女士直言,她心中还是感到有些憋屈。

  据吴女士了解,在孩子小学同学中,有不少人同样摇中了东环中学,结果最终去了十六中、育才、三中等学校读书。

  初二时,随着执信中学托管东环中学,吴女士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有所更换,但吴女士并不清楚老师是否来自执信集团。据吴女士了解,学校还有个别成绩非常拔尖的同学调去了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上课。

  “填中考志愿的时候半岛体育,名额分配批的填报过程相对透明。”吴女士告诉记者,填志愿期间,学校老师会进行摸底调查,告诉家长和学生,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已在第二批填报了哪几所学校,以便其他学生结合个人成绩和整体填报情况,更精准地做出抉择。

  还有一所以往的相对“弱校”体现出了不甘示弱的志气。南都教育联盟记者从家长处获悉,广州市第七中学东山学校(原五羊中学)2023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中,最高分760分,前十名均分728分,全级前五十均分700分,全年级平均分超过了广州市中考平均分。

  在“公民同招”的政策下,教育集团化是否能够持续释放教育均衡发展的能量,为资源、实力相对弱势的学校吹响“逆袭”的号角?

  716分!收到中考成绩的那一瞬,吴迪开心得跳起来!虽然相比于其他高分生,这个成绩不算很耀眼,但是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让他明白了“学习到底对我来说是什么”。

  吴迪回忆说,自己当年是五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做小升初规划。“因为直升学校一般,参加了几个学校的开放日,也去了中大附。当时是希望进好一点的初中就读。”

  他还记得当时是跟父亲一起到中大附中开放日听讲座,父亲马上下结论:来了中大附就什么都不用愁了,“我对中大附有了些期待,摇号就填了中大附,很幸运,揺中了。”

  摇中后,吴迪对中大附的想象更多了几分。听说中大附很开放、很开明,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上,他真的体验到了。“副校长马春秀的一句话‘成绩确实是评断一个学生的标准,但却不是唯一标准’,让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来对地方了。”

  中大附的宽松环境让吴迪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间。谈到感受,吴迪用了“梦幻”一词来概括。

  他称,“就因为我在中大附,我的学习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为别的同学都在学习进步,我也不能落下了。”

  跟吴迪一样,陈烨对摇号进了中大附也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因为他所在的学校有3名同学当年也是一起摇中了中大附。

  陈烨所在的小学位于天河区东部,并非传统名校。他坦言,当年父母为了小升初择校有优势,在五年级的时候,给他报了数学补习班。“因为我本人不喜欢校外补课,上了几节就没上了。小学成绩不算好,六年级三科总分大概290分。”

  如果是放在2020年以前,凭裸考进入热门民校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摇号政策一来,大家的机会就均等了。

  “刚入学时我的成绩算中上。刚开始几次测试,成绩并不理想,记得第一次数学测试是81分,满分120分,我妈急坏了。”陈烨称,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逐渐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跟上老师的节奏,慢慢地,成绩有了提升。

  “老师们都很负责,对大家不懂的题目,会放慢速度,重复讲解。”陈烨自豪地告诉记者,初中三年,自己没有在校外补过一次课。在中大附,只要你跟上老师的脚步,认真听课,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3年前,带着摇号某名校的成功,马小姐和儿子在欢喜和期盼中迎接初一的开启。可3年后的今天,她总结感受,苦笑道:卷不动、躺不平,“其实挺后悔当初的选择。”

  当初去摇号,只盯着学校的升学成绩以及校风。“我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实际,就是家离得比较远,每天孩子上学放学花在路上的时间不少,学校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宿位。”“早上儿子一早就出门了,下午放学,刚好跟我下班时间比较接近,我就开车去接他回家。”这一接就是3年,当初的兴奋已经被远距离的接送、堵车消耗殆尽。

  而让马小姐更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对学校的适应度越来越下降,“每天我去接他,感觉他在学校憋了一天气,只有出来学校了才深深透一口气。”

  孩子曾经的一句话,让马小姐眼眶红了。“他有一天跟我说,看着马路上车水马龙,感觉是我目前奢望不到的自由。”

  每天晚上打仗一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地上演。“QQ群里的人像到了深夜12点还在闪动,有问作业的,有问题目的,也有家长互相加油打气的。”

  随着马小姐的心情跌到冰点的还有孩子的成绩。从入学时班上的前10名,逐渐跌到班里的40多名。“名校的卷让我天天想转学。”

  “这次中考成绩非常不理想……”马小姐心情复杂。如果当初不是入读名校,而是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一步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会不会结果要比今天好一点呢?

  在孩子小升初的选择上,家长陈先生相对冷静很多。“我们觉得学得好不好,关键在孩子。其次才是学校。”3年前,陈先生的小孩摇进了一所普校,回顾3年来的学习生活,陈先生感慨,一言难尽。

  陈先生自嘲,自己也是从一所村小奋斗出来的,少年时代不需要太多束缚,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就肯定不会差。“我孩子三科总分在285分到290分之间,不算很好,但也过得去,我就给他填报了相对热度没那么大的学校,一摇就中了。”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学习的强度堪比特训营。“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抄写不断的作业,从初二开始,孩子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觉。我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学校确实想把这个班的孩子的成绩搞上去,但是缺乏科学的方式,效果适得其反。”陈先生透露,在跟不同的家长交流中,明显感觉已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来这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不算拔尖,初中还是用填鸭式的、高强度的训练来集训孩子,显然不合适。

  “庆幸这次中考孩子成绩还算不错,有697分,但回想这3年走过的艰辛路,确实有点不堪回首,初中拼成这样,高中还要怎么拼呢?”陈先生一脸迷惘。(文中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