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性格培养

北大学子吴谢宇南宫28弑母案二审他究竟有没有精神病?他还有活路吗?

  南宫28今天(5月19日),“北大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开庭。这个案件沉寂了一年多后,再次回归公众的视线,引起热议。

  据媒体报道,一审被宣判死刑后的吴谢宇一直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在狱中给舅舅、小姨等亲属写下了长达5万字的忏悔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谅解,为自己再争取一线生机。

  在更早的时候,吴谢宇的舅舅曾经表达过会谅解外甥。但现在看来,他的舅舅似乎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并未出具对吴谢宇的谅解书,也对他的案件避而不谈。很多法律人士分析,如果吴谢宇得不到母亲亲属的谅解,那二审维持死刑判决的可能性将非常大。

  而对于广大网友们来说,除了关心吴谢宇的最终判决之外,大家仍然对他的行为和动机感到非常不理解:

  这个考入北大的天之骄子,却连亲生母亲都杀得下手,杀完还享乐纵欲,他到底有怎样的扭曲心理?

  他的辩护律师说,会面时觉得他精神有异常,将为他申请司法精神鉴定,那他会不会真的有“精神病”?甚至有的人觉得,他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从结合了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角度来看,吴谢宇一审时多次拒绝申请精神鉴定是对的——从他犯罪、在逃、被捕、受审的种种迹象来看,他并没有“精神病”,他完全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吴谢宇没有罹患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也不是特殊的“微笑型抑郁症”,更加没有精神分裂症等等。

  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他杀害母亲后精心伪装,潜逃了3年多,没有显现出丝毫后悔、自首的迹象。

  严重缺乏同理心,杀害了母亲后还能享乐纵欲,看不出情绪和情感上的巨动。

  以及,行为远远超出社会规范,甚至比很多凶案杀手的行为更加极端、更加冷酷!

  而且,从他的悔过书里面,我们能看出他从小就因为一些不良经历,形成了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但又自以为是、内心自负自大的偏执型人格。

  比如他说他因为幼年得了皮肤病,显得很难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经常向他投来害怕、厌恶的眼神,被人嘲笑、疏远。小学后,他又得了哮喘,导致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对别人的言行举止非常敏感,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有恶意。

  虽然吴谢宇写悔过书有很强的目的性,难免有为自己添加悲苦身世、“卖惨”之嫌,但他的这部分经历很有可能是真实的。从公开信息中他的行为来看,他确实有非常敏感多疑的一面,从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来看,这背后往往是成长经历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且,吴谢宇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常年考年级第一,考上北大后还成为家族的骄傲,被称为“天才”“学神”南宫28,他从小到大肯定接受过很多过度夸奖。

  所以,他的内心特别自以为是,固守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也从不真正地、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其极度偏执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继发重度抑郁发作,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经常与人发生矛盾,处处碰壁,被人排挤,他们既愤怒、又失落,感到生活非常痛苦、绝望,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

  有的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念头,残忍地杀害他们认为伤害过自己的人,然后再自杀,或者静静地等待警察把自己逮捕,不会逃跑。他们知道自己已是死路一条,甚至也并没有活下去的欲望了。

  像昨天我们分析的“通州16岁男孩涉嫌杀死邻居”一案中,那名男孩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这是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继发抑郁发作的表现。

  但吴谢宇并没有这种特征。他精心策划杀害母亲后,还做了安装摄像头等一大堆伪装工作,逃逸在外3年多,吃喝玩乐还嫖娼,没有一点抑郁发作、想自杀的迹象。

  而且,虽然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但不等同于“精神病”。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是扭曲的,可他们的头脑和精神状态很清醒,完全知道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而且还会提前精心策划。

  他写数万字的悔过书,只是想获得舅舅等亲属的谅解南宫28,逃过死刑。他一边写自己罪大恶极,但一边又不断说这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自己是有苦衷的,都是别人造成的。这仍然是外归因,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如果他真的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他应该勇于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院的判决,而不是强烈地请求“放我一条生路”。

  不过,从他的悔过书以及其辩护律师提供的信息来看,吴谢宇扭曲心理的背后受到了不少电影、书籍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我们在临床中接诊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

  很多青少年本来就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性格敏感多疑、偏执固执,又或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后来他们又接触了很多悬疑、恐怖、血腥的影视文学作品或电子游戏,这导致他们形成了更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认知更加扭曲。

  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指出:吴谢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对各种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现在网上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指的是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精致),但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有分析称这个群体的利己观念往往源于从小接受“自私自利”的家庭观念,或成长于过分宠溺的家庭环境。

  可是,吴谢宇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的母亲要强而有原则,甚至有一点“精神洁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和恩惠,对儿子的教育观念谈不上“自私自利”和宠溺。

  而且,如果吴谢宇真的是利己主义者,那他不会犯下杀人的罪行,因为在现在这个侦查手段先进的法治社会,他必将逃不过法律的最终惩罚。他杀了人,就意味着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而真正的利己主义者,会调动起所有的权力、资源、社会规则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国内北大、清华等顶尖学府里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成绩优异,能力出众,但内心缺乏积极、正确的三观,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给自己谋求利益。

  如果吴谢宇是这类人,他不但不会杀害母亲,还会好好“珍惜”母亲的生命,利用母亲等亲属的钱和资源为自己的前途铺路,实现阶层的跃升,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但未必会感恩并对母亲、亲属们知恩图报。

  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李玫瑾教授的专业性,她为我国的犯罪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尊敬南宫28。

  只不过,她对精神医学并不了解,对心理学的涉猎也主要集中在犯罪心理学方面。而目前的犯罪心理学只能到达人的外显记忆层面,也就是通过罪犯的外显行为、以及他们能想得起来的事件和想法进行分析。对于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学还难以触及。

  所以,在犯罪心理学专家的眼里,有一些极端犯罪行为显得非常奇怪,找不到凶手犯罪的原因。

  比如李玫瑾教授曾经谈到一个发生在2007年的美国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了32人。他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有房子、有车子,你们要什么都有了,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出于仇富心理而杀人。

  但李玫瑾教授对此感到疑惑,因为凶手家也有房子和车子啊,为什么他还要指责别人、杀害别人?她把这个凶手的杀人动机归类为“无因”。

  其实,这并不是无因。这名枪杀案的凶手明显是重度的人格障碍患者,并且极有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这部分患者往往是从偏执型人格障碍发展而来的,而其背后也是从小到大经历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他们遭受了很多来自别人的伤害,内心充满了愤怒,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垃圾人,都该死。

  他说的“你们要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这并不是仇富,而是很可能想表达,“这个社会上的垃圾人,竟然要啥有啥,生活富足,凭什么?”他的犯罪动机其实非常强烈。

  当然,吴谢宇的恶也不是天生的,从客观来说,他的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确实来自于原生家庭、校园生活、社会等等方面,当然,也有他自己不小的责任。而且,他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随着现在案情的信息透露得越来越多,我们后续还会找机会深入分析,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教出了吴谢宇这个“邪恶”的“天才”?有兴趣的读者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