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性格培养

MBTI16型人格理论系统概论(10000字)——认知功能与人格半岛体育研究

  半岛体育发现MBTI16型人格,好少有系统的理论文章啊,初学者常常很迷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起(我当时也是各种资料需要自己找);学术界也不太认同,因为MBTI测试的信度不高

  相比于大五人格,MBTI在预测个人表现上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过个人认为MBTI很有价值,除开人们广泛流行造成理论迁移引起误解外,MBTI类型和荣格认知功能的联系,不太容易让初学者理解,这也导致外界对MBTI的误解。MBTI对人格认知动力的揭示,其实跟大五的人格特质有互补作用————大五人格测量独立的不重复的特质,暂时不关注这些特质背后的原因和动力,MBTI则有一套关于人格为什么不同的认知理论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接触到16型人格背后的基础,同时整理MBTI理论的有价值的部分,在这里系统描述下MBTI理论,从认知角度,来理解MBTI理论啊哈

  更多内容请看宇宙人心理学文章整合~,视频下面是目录和正文,终章有脑科学研究视频

  MBTI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以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由布里格斯母女制定的性格测试问卷

  上边介绍了MBTI测试中的16种性格类型划分,那么,划分这16种人格类型的依据是什么呢?

  MBTI划分16种人格的基础是几项重要的性格特质,荣格从他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这些重要特质,认为这几项特质普遍存在于人类个体中:

  (E.)外向者倾向把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相比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他们更加关注客体的性质和样貌。唤醒水平理论的解释是:外向者的大脑对刺激不敏感,所以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外界中,去接受大量的刺激,这样他们才能感到足够爽哈哈,人群中狂欢、刺激的运动、到处社交、让他们处于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

  (I.)内向者倾向把注意力放入内心世界中,相比外界的刺激和喧闹,他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那里存在幻想、情感和沉思等等。唤醒水平理论的解释是:内向者的大脑对刺激更加敏感,所以过度的刺激会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高度兴奋的神经元需要休息),于是他们倾向避免刺激,自己一个人活动时,也能达到比较高的唤醒水平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MBTI理论中的E与I代表特定性格类型是外向还是内向。大五人格也有外向内向维度,相比大五人格理论MBTI对内外向的划分更像一刀切惊了,把中间那些不算太外向、也不算太内向的人也划分为内向者或外向者,并且MBTI也不在意内向和外向的程度,不像大五人格一样,有1~10分来区分内向外向的程度【假设MBTI采用的线)NTP】

  MBTI的这项弱点通过认知功能内向外向互补,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术界、人们大概没有意识到?)——

  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收集信息,同时还需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判断,来赋予信息意义。那么既然存在内向、外向的注意力倾向性,人们的认知方式是否有本质上的不同?荣格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区别是普遍的

  1)每天起床以后,我们睁开眼睛,开始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体感信息、温度知觉信息、平衡感——这些信息并不以相同的方式收集,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两种信息收集方式,实感和直觉。根据MBTI相关统计,实感型的人占比更高(数量多),一般我们也更熟悉,比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觉型的人占比更低,相比实感者,直觉型的个体更多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比如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山象征着权威和深沉性格

  每个人都会运用这两种信息收集方式,但是优先使用的倾向不同,实感型的人较多,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更多的运用另外一种信息收集方式,发展出互补性

  (S.)实感信息收集方式专注于信息的表层,去感受自己实际感受到的事物:花的颜色、空气的味道、肌肤的触感,深刻的记忆与细节信息

  (N.)直觉信息收集则是过滤掉部分表层信息,专注接收信息的深层联系信息:花和花粉、花粉和蝴蝶、蝴蝶和虫蛹之间存在关系,深层的去理解象征含义(虫蛹化蝶,象征超越于成长)来预测未来或者发现可能性

  荣格根据观察,提出人们在进行判断、处理感官收集到的信息时,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倾向模式,有些人倾向用理智与思维来分析,另一些人倾向体验情感和咀嚼自己的感受—————当然个体既可以思考,同时也用情感来体验,但思考和情感活动似乎是对立的,对思考的激活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情感体验,反之同理。大脑除了边缘系统与情绪高度相关以外,特定的大脑皮层区域的激活似乎也会激活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

  (T.)思维处理判断信息的个体,会优先用理智来分析情况,他们会优先进行客观性的思考,运用逻辑分析情况、抑制主观情感的好恶、或者对他人情感的考量

  (F.)情感处理判断信息的个体,会优先靠情感来体验事件,他们更容易体会并咀嚼情绪,相比思考型个体,他们更清楚自己或他人的态度和好恶

  (J.)她们发现,有些人更喜欢制定计划,制定时间表,对外界表现出更多的控制力以及判断能力,用J表示,J型的认知功能表现为、外向信息处理功能(下面是认知功能介绍喔):

  (P.)有些人更擅长随机应变,感知体验生活原本的样子,对外界表现出更多的感知能力以及适应性,用P表现,P型的认知功能表现为、外向信息收集功能(下面是认知功能介绍喔):

  内向外向个体,因为关注世界、体验世界的基本方式不同,结合不同的认知方式,就能解释各种基本的人类性格模式:个体主要用一项认知功能来认识理解世界,在这项认知功能的基础上,个体表现出多样化的行为♪

  1)信息收集功能:外倾实感(SE)、内倾实感(SI)、外倾直觉(NE)、内倾直觉(NI)

  外倾实感(SE):实际感知体验外部世界,行动迅速、顺利处理任何出现在当下的问题;

  内倾实感(SI):实际感知内化经验记忆,复习和练习,以专业和满足组织需求的方式处理问题;

  外倾直觉(NE):直觉感知外部世界发现联系,感知并操纵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模式;

  内倾直觉(NI):直觉感知内化象征联系、预测未来,利用整个大脑的潜意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2)信息处理功能:外倾思维(TE)、内倾思维(TI)、外倾情感(FE)、内倾情感(FI)

  外倾思维(TE):基于外界证据和事实来思考,整合资源,基于外部证据信息高效快速地做决定;

  内倾思维(TI):基于内化的逻辑模型来深入思考,多种方法来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

  外倾情感(FE):基于外界他人情感、社交反馈来体验情感,多方评估和沟通价值观,提高社会关系间的和谐度;

  内倾情感(FI):基于内心个人情感、价值观来体验情感,倾听你的整个自我定位,并支持重视喜欢的事物;

  那么,与主导功能对立的是什么呢?如果从个体最不擅长的使用的功能这个角度来入手,就会发展与主导功能注意力方向相反、认知方式相反的功能就是那个对立面

  个体主导功能和弱势功能的组合半岛体育,被称为功能发展轴——人生早期,主导功能支配着人格,但如果人格是动态的,会随着年龄增长成长变化,那么个体就能逐渐超越原本的功能。个体会逐渐从主导功能开始,按照特定的发展序列,逐渐发展整合,最终达到弱势功能与主导功能的平衡

  个体既需要信息收集,也需要信息判断,人们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认知功能,因为个体至少需要信息收集、信息判断这两种认知功能的配合才能正常生活,我们既需要感知世界、也需要处理信息进行判断,所以信息收集功能、信息判断功能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哇哦:

  比如,外倾实感(SE)可能依赖外倾思维(TE)、内倾思维(TI)、外倾情感(FE)、内倾情感(FI)

  荣格以及MBTI相关研究者的猜想:当有外向信息收集功能+外向信息处理功能时,个体的注意力会倾向过度关注外界,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健康的人格,需要外向认知功能与内向认知功能互补来维持平衡

  随着年龄增长,每种人格类型的认知功能会按照功能发展序列逐渐发展,也就是说童年的个体和成年后的个体的人格并不完全相同。在MBTI理论中,人格更像是按照某种顺序动态发展的,个体的认知能力在一生中不断发展,不同的认知功能互相配合补充,随着年龄增长最终达到完善。关于人格发展,其实有两个厉害著名理论可以参考

  儿童以及青少年几个重要的发展期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与疏离(20岁~25岁)、生产性与停滞(25~65岁)、自我整合与失望绝望(65岁~)

  2)2-7岁:儿童在先天气质的基础上,逐渐确定主导功能,逐渐超越仅仅通过动作理解世界的依赖性,形成表象性思维

  3)7-12岁——功能发展阶段1:主导功能发展,基本性格框架成型,能够提炼出现象中的本质,抽象思维开始发展,MBTI两种类型框架形成(人格健康程度也会受虐待、应激压力影响),下面是特点啊哈

  逐渐发展出身份认同感,这一阶段性格还有较高可塑性,也就意味着有改变的可能性。功能发展阶段1的主导功能已经发展,对其他功能的探索会逐渐让性格趋向稳定,辅助功能开始逐渐锻炼,更加成熟

  辅助功能逐渐发展,弱势功能开始发挥影响,在阶段一的性格基础上,个体走向两条发展方向、两条人格发展道路

  ESTP:辅助功能发展Ti,更加注重逻辑、更严肃,发展出一定的目标感;当Se功能导致冲动时,能够自信分析结果再决定行为ESFP:辅助功能发展Fi,价值观喜好更明确、情感更深刻,发展出价值过滤;当Se功能导致冲动时,能够设立道德行为边界,避免无价值的行为

  INTJ:辅助功能发展Te,更加有效率、计划性,推进行动的能力更强;当Ni功能导致扭曲现实时,能够更正错误的行动、推动发展计划INFJ:辅助功能发展Fe,更加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交往交流更多;当Ni功能导致扭曲现实时,能够保持开放并关注社交反馈进行调整

  ENTP:辅助功能发展Ti,更加注重逻辑、更严肃,发展出一定的目标感;当Ne功能导致不切实际不明智时,能够自信分析效果再决定行为ENFP:辅助功能发展Fi,价值观喜好更明确、情感更深刻,发展出价值过滤;当Ne功能导致不切实际不明智时,能够设立道德行为边界,避免无价值的行为

  ISFJ:辅助功能发展Fe,更加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交往交流更多;当Si功能导致僵化不灵活时,能够保持开放并关注社交反馈进行调整ISTJ:辅助功能发展Te,更加有效率、计划性,推进行动的能力更强;当Si功能导致僵化不灵活时,能够更正错误的行动、推动发展计划

  ENTJ:辅助功能发展Ni,减少冲动决策,能更多考虑到事物的长远发展,以及深层含义;当Te功能导致过度控制时,能够理解深远意义并做出明智决策ESTJ:辅助功能发展Si,减少冲动决策,能依据过去的经验,按照熟悉的方式来推进发展;当Te功能导致过度控制时,能够根据经验,改变优先级从而正确决策

  ISFP:辅助功能发展Se半岛体育,突破价值观情感僵化,能够有所行动,参照现实享受生活;当Fi功能导致无力无助时,能够接收新事实、体验新事物INFP:辅助功能发展Ne,突破价值观情感僵化,能够探索新的可能性,寻找更好的方法;当Fi功能导致无力无助时,能够接收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ENFJ:辅助功能发展Ni,减少冲动决策,能更多考虑到事物的长远发展,以及深层含义;当Fe功能导致过度顺从在意社交反馈时,能够理解深远意义并做出明智决策ESFJ:辅助功能发展Si,减少冲动决策,能依据过去的经验,按照熟悉的方式来推进发展;当Fe功能导致过度顺从在意社交反馈时,能够根据经验,改变优先级从而正确决策

  ISTP:辅助功能发展Se,突破主观逻辑的有限性,能够有所行动,参照现实享受生活;当Ti功能导致对情感迟钝时,能够接收新事实、体验新事物INTP:辅助功能发展Ne,突破主观逻辑的有限性,能够探索新的可能性,寻找更好的方法;当Ti功能导致对情感迟钝时,能够接收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第三功能逐渐发展,当遇到难题时,主导功能、辅助功能、第三功能按照顺序激活,适应能力更强,人格进一步成熟完善哇哦

  弱势功能发展,童年时期的主导功能与自身的对立面逐渐达成平衡,人格走向发展轴的另一端,超越童年的自我,最终能够———图中所示,四大功能序列互相辅助>

  ,人类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道德、文化体系,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人格可以产生变化:比如冲动粗暴的男孩喜欢揍人,经过教学学会控制冲动,把冲动导向社会可接受的活动中比如拳击、古典摔跤

  [2.]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社会适应能够实现,同时在社会互动中,每个人会形成

  有点像生态位。在不同的人群中,个体的地位、活动、功能都不太一样:比如因为被收养、一名在家中并不讨喜的女孩儿,在学校学习很好,受大家的喜欢(类似于哈利波特儿);姐姐在家里做饭、打扫卫生更多,需要打工来帮助家庭,妹妹在这段时间学习艺术

  完成社会适应,人格类型、MBTI类型也许会受这些互动的影响。个体承担的社会角色、后天的学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格的形成,关于这个假设,我想以后做个研究不知道能不能行啊啊

  同卵双胞胎研究!控制基因因素、控制环境因素在相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基因相同),他们的人格类型有可能不同吗?如果发现人格类型存在不同,那么他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他们在家庭之中、学校、朋友中的角色(社会角色位)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有何影响?

  假设人格测试结果相同,双胞胎都是INFP;或者一个人大五人格开放性得分为10,另一人为5

  双胞胎在家中行为一致吗?是否每个人承担的家务不同,他们看电视、读书的时间一样吗?还有哪些行为上的区别?双胞胎在学校中有哪些朋友?朋友圈一样吗?

  人生早期的音乐训练、绘画训练能影响人格发展——进行绘画训练的个体更容易发展为ISFP,接收音乐训练个体更容易发展为INFP3)角色功能设定:

  操作变量,让双胞胎两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MBTI、大五人格

  MBTI大脑相关研究:INFP颞叶语言相关区域,ISFP枕叶视觉相关区域,进行认知任务时更容易激活;

  荣格的时代并没有EEG和FMRI,这些机器可以观察大脑各个区域的活动水平,假设荣格心理类型、认知功能、MBTI人格类型真实存在,那么应该会发现相关的神经证据

  事实上,这样的证据确实存在,但感觉竟然被国内MBTI圈子忽视了?惊了,这项研究通过EEG(脑电图)观察不同MBTI类型进行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激活模式,发现了显著的区别,证明了荣格的心理类型、MBTI人格类型确实存在

  因为一切心理的基础是大脑,大脑神经元通过微电流互相沟通,不同人格进行不同的认知任务,记录不同区域微电流的情况,可以发现特定人格——特定区域的激活水平有一定的联系EEG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Dario Nardi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博士,出了一本书,叫《Neuroscience of Personality》。他给60个不同(mbti八维)类型的大学生戴上有20个传感器的脑电图仪,并让他们进行各类认知活动,然后以得到的数据结果为依据,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不同的MBTI类型,进行相同的认知任务时,大脑激活的区域不同,脑电波可以出现在全脑各个区域,但特定人格更容易激活一些区域,而不是另外的区域,这些皮层区域和我们的感知方式,判断方式密切相关。所有的人格类型都能激活皮层各个皮层脑区,这些区域也负责相同的功能,但是激活的水平、难易程度都非常不同。更有趣的是,不光倾向激活的区域不同,大脑神经元的整体模式也相当有规律:

  神经元活动表现为圣诞树模式:高波幅,各个区域都高度激活,能量紧张度高,同时各个区域的激活不同步(不同时出现高波幅),所以Ne使用者表现为高度兴奋的行为,有更多的跨情景思考(Eg:一只猫和一只狗虽然有生殖隔离生不出动物,但基因杂交能不能制造出首尾猫狗兽呢?)

  神经元活动表现为网球步模式:各个区域都激活程度很低,低波幅、能量紧张度低,同时各个区域的激活不同步(不同时出现波幅变化)。好处是消耗低,依赖运动感知刺激来激活大脑,同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切换频率,动用相关的脑区来应对(Eg:篮球场的快速突破,根据防守位置快速反应)

  EEG的波幅高不代表神经元的电流高,而应该是相同区域内同时激活的神经元数量多全或无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神经元活动表现为全脑禅意模式:当Ni认知功能者面对陌生、新颖的模式时,会表现出这种禅意模式,所有的大脑新皮层区域都处于同步状态(与Ne和Se不同,同时变化),并由中低频和高波幅的脑电波支配

  其他类型的人只有在他们进行自己专业领域活动时才会表现出这种模式,而Ni主导者在处理新问题时也会表现出这种模式。这种大脑的禅境模式,在专注于一个问题时效果最好,不会分心。当被要求展望未来时,Ni使用者会进入禅境模式,他们通常受益于感官聚焦(专注在一个事物上,冥想的技巧也是这样原来如此)4)

  神经元活动表现为回忆领域模式:回忆过去时进入状态,倾向路径记忆、重复、深刻的日常活动的记忆——这些活动帮助他们开辟一条新的神经路径。擅长回忆,缺乏背景信息和提示的情况下也能回忆起信息,脑活动反应他们的文化背景、专业训练和工作

  现在,通过Dario Nardi的EEG脑电图研究,不同MBTI类型看来确实存在,脑电图相关研究提供了比较有力的证据,当然EEG的研究也有缺陷——EEG是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而并非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EEG不能很好的分辨脑部小块区域的神经活动,更深层的神经活动也难以探测。如果能进一步探测到更小区域的活动,分辨更多任务下,不同人格的表现就爽咯

  在“观察活动中的大脑”时,时间分辨率相比EEG略低,但空间分辨率可达到毫米水平非常强悍,就意味着能实时探测到更多区域化的神经元活动,MBTI、人格心理学的前沿应该是认知神经科学,如果有设备就赶紧上吧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