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性格培养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

  半岛体育2021年6月11-13日,“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联合主办,主题是“区域史与民国史研究的新取向”,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五十多位学者出席。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1)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任罗敏研究员致开幕辞,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江沛教授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贺江枫副教授主持。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2)

  罗敏研究员指出,本届论坛原计划在2020年举办,因为新冠疫情而推迟至今,论坛得到青年学者热烈响应,共收到征文200余篇,而且论文质量很高。这是论坛主办方和选稿老师们“幸福的烦恼”,也说明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得到很好继承。本次论坛的合办方南开大学,是全国历史学研究的重镇,尤其在区域历史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科的魏宏运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率先采用社会调查等方法研究华北区域史和抗日战争史,将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国现代史领域。近些年来,南开历史学院的同仁们提倡中国革命史研究的新路径,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罗敏研究员认为,长期以来,区域史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史、经济史领域,如何把区域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引入以政治史为主的民国史研究之中,推动中华民国史研究,是学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学者可以进一步努力开拓的方向。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3)

  江沛教授在欢迎辞中,首先转达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的祝贺。江沛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致力于推动中华民国史研究,不断开辟民国史研究的新领地和新方向。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选择在南开大学举行,是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信任和支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有着优良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传统。近些年来,历史学院从海内外引进近10名优秀青年学者,中华民国史研究梯队建设基本完成,期待为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在响应教育部建设新文科的号召下,南开大学设立交叉科学中心,旨在打破分科治学的旧体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文理交融的目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平台。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是10个中心之一。中心里面目前有中文、历史、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人才,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将进一步开拓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领域,培育符合新文科方向的人才,服务于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之后,会议进行分组讨论。45篇论文分为A、B两组,共举行10场讨论。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罗敏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奇生教授、臧运祜教授,南开大学江沛教授、王先明教授、李金铮教授、崔珉教授,复旦大学马建标教授,南京大学梁晨教授等分别担任各场讨论会主持人。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4)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5)

  围绕区域史与民国史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论题,参会学者们进行了视野开阔、主题宽广和内容丰富的探讨。在45篇会议报告论文中,既有传统的政治外交史专题论文,也有结合区域史、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话题的军事和地方史、社会史论文,还有从语言、历史文化记忆和心灵情感、边疆等新兴领域和论题为中心的论文。本届青年论坛不仅设置青年学者互评论文的环节,每场会议还安排两位总评人。在讨论中,青年学者、总评人和资深学者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很多青年学者和论文报告人表示,总评人和资深专家的评议非常精彩,不仅对自己的论文修改帮助很大,还有助于开拓自己未来的研究领域,增强对史料的运用和解读能力。青年学者表示,此次论坛含金量高,点评切中肯綮,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成长大有裨益。

  分组讨论结束后半岛体育,举行圆桌会议暨闭幕式,由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研究员主持,南开大学江沛教授、李金铮教授、王先明教授、崔珉教授、王文隆副教授,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臧运祜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教授,复旦大学马建标教授,南京大学梁晨教授等从各自的研究专长和学术经验出发,对本届论坛论文的优缺点、民国史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如何进一步开拓、不同研究方向如何进一步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点评。

  江沛教授说,此次会议,他个人全程参与,有两点感触:第一,与会的论文质量很高半岛体育,但资料引用和分析,以及结论还有提高的地方;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扛起了民国史研究的大旗半岛体育,也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支持,青年学者,90后甚至是00后都开始出现了。江沛教授强调,青年学者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更好提升,个人研究中要思考与现实的勾连、和时代的关系,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联,这是青年学者努力的方向。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6)

  王奇生教授认为,民国史的概念某种程度上需要淡化,38年的民国史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时段还可以讨论。民国史要突破单纯的政治、外交、战争史研究,参考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因为社会经济史研究经常采取几百年的长时段视野,史料分析也有独到之处。民国史时段要同时往前和往后延伸,晚清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需要加入考量之中。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7)

  李金铮教授指出,虽然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学术选题受到限制,但是青年学者的视野不应该自我设限。历史研究中,通与专并不矛盾。这次会议的论文有不少采取了新的路径,但也不能为新而新,青年学者要区分选题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上的重要性,这两者并不完全重合。他还指出,青年学者要思考如何结合新的学术路径,对老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和回答,寻找新的领域。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8)

  臧运祜教授指出,青年学者一方面要继承老一辈学者的学问传统,同时需要有整体的民国史学术理路。他以金冲及先生的研究为例指出,个人的研究可以突破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些旁支的研究,做学问上的“流寇”。

  崔珉教授讲道,自己以做晚清史为主,这次参加民国史青年论坛,受到很大启发。他对此次青年论坛印象最深刻的是论文质量很高,青年学者,甚至有硕士生的论文,都有资料丰富等各种优点。不过,他也指出,论文需要加强和兼顾这两个方面:实证和理论的结合;政治史、制度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的交流沟通。

  尚季芳教授用三个词形容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即感谢、感叹、感想。感谢是对会务组的服务和全体与会同仁的学术讨论。他本人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但西北的民国史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感叹是觉得此次青年论坛让民国史研究后继有人;感想则是,民国史的地域研究大多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很少,对于西北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他建议,以后民国史研究要多关注西北区域。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9)

  王文隆副教授指出,他来自台湾,台湾目前的民国史研究以新文化史为主,政治、军事的主题很少,大陆学界与台湾学术对话比较困难,双方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他认为,要在世界讲出中国声音,需要思考对话对象的问题,对话的对象不能“内卷”或者内循环,青年学者应该提出中国的学术声音,多以外文发表研究成果,勇于与国外学界进行高水平对话。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10)

  马建标教授首先感谢这次大会主办方。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代人的传承,青年学者需要继承、推进老一辈学者的研究。他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言“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指出,学术研究需要有郁结的意识,学科建设也一样,都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讨论历史,无外乎时间、空间和人的问题,民国史研究要从新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去讨论世界中的民国史和民国史中的世界。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11)

  南京大学梁晨教授认为,对于本届青年论坛,他觉得大部分参会青年学人的论题短,领域和时间段都比较集中,民国史的研究,对于长时段和中下层群体的关注还可以加强;民国史在理论方法上的自觉不如古代史的研究,这部分原因是因为史料充足。对于未来的民国史研究,他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数字人文,这既是新时代本科学生和培养制度的特性所需要的,也是因为数字人文比较适合做长时段和群体性的研究。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国壮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默副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郭循春副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参会感想和学术感悟。

半岛体育活动报道|“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成功召开(图12)

  最后,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研究员致闭幕词。他回顾了自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开展民国史研究以来,近代史研究所的民国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他认为,现在需要倡导整体的民国史研究,做好民国史需要突破单纯而窄小的民国史研究,直面民国史研究者的焦虑,时段上前向晚清、后向共和国史延伸,空间上向东亚、亚洲、世界史扩展,由此提升民国史研究。最后,李在全研究员表达了对本届论坛合办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和全体与会学者的衷心谢意。在热烈掌声中,第三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