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初心|世半岛体育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大体系”

  半岛体育党的二十大在总结新时代十年成就时指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三个“最大”,实实在在,与老百姓关系密切,也分外醒目亮眼,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追求。

初心|世半岛体育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大体系”(图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我国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图为2018年5月24日,西藏山南市社保工作人员在玉麦乡玉麦村村民家中,进行社保信息补充登记。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

  2021年《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介绍,中国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过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中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

  中国高等院校累计培养近亿名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水平跃升至世界中上国家水平。

  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加快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

  2022年5月,“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新时代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10年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

  加强三类人才培养,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交叉思维半岛体育、复合能力的创新人才。着力提升国家的“元实力”“硬实力”“锐实力”。

  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与新医科,以及一流专业建设等,正在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平台,以及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平台。

  根据2022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材料,我国经过不懈努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内,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统一养老保险单位费率,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分担机制。积极推进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

  围绕覆盖全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1年的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

  建立健全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1.4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稳步增加,中央层面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总额超过1.68万亿元。

  围绕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亿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9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1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2021年,全国总诊疗量达85.3亿人次,出院人数2.4亿人,医疗服务总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202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达103.1万个,床位957万张。

  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生产生活秩序。

  医疗质量呈现出“四升一降”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

  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居民就医负担不断减轻。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0年的27.65%。

  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超过80%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超过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已经设置了10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批复了2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