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南京往事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陈鹤琴(1892-1982)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一生中有50年为南京幼儿教育事业作贡献,在南京留下了许多故事。

  陈鹤琴是浙江省上虞百官镇人,1911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考入清华学校。1914年他毕业后不久,即赴美国留学。1919年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起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即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前身)校长郭秉文之聘,出任该校教育科儿童心理学教授。他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精心研究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著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之研究》等著作。

  为推行中国化幼儿教育,1923年,他又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作为活动教育的实验基地。鼓楼幼稚园就设在他的私宅内,招收了幼儿12名,他自任园长,对幼儿教育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讨幼儿教育理论。当时幼稚教育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全国仅有的几个幼教机构,不是慈善事业性质的,就是由教会办的。这些幼稚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面对这种情况,陈鹤琴想通过自己办的幼稚园,建立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并推动家庭教育。他的这个主张,很快得到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人力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资助,幼稚园聘请了国立东南大学讲师、美国人洛林斯为顾问,音乐教师甘梦丹为教师,着意用说故事、唱儿歌等方法启迪儿童的心志,更重视玩具对教育儿童的作用,反对用刻板方法套在幼儿头上。

  第二年,幼稚园加以扩建并邀请了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涂羽卿、陆志韦等组成了董事会半岛体育,邀张宗麟协助搞研究工作。这样,鼓楼幼稚园就成为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1929年,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成果,正式列为全国幼稚园的课程标准。鼓楼幼稚园的创办及其早期的教育实验,对中国的幼教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推广和深入研究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1927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创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指导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又与陶行知合力创办了樱花村幼稚院,开辟了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场地,从事推广中国乡村教育的实验和中国乡村幼稚园的工作。并与当地人士开办了不少乡村幼稚园,受到乡人的普遍赞誉。

  1927年,陈鹤琴受聘任新建立的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第二科长,成为教育局局长陈剑修的副手,领导和管理全市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陈剑修先生是一个知名学者,具有民主作风,完全信任陈鹤琴,放手让陈鹤琴去工作。陈鹤琴建立全市儿童教育实验区,他把全市分为五个实验区(下关区、雨花台区除外),每区设立一个实验学校。实验学校领导该区小学和幼稚园进行教学上的实验研究。东区实验学校设在逸仙桥,校长刘明水。南区实验学校设在武定门,校长袁健庵。西区实验学校设在评事街,校长张曼和。北区实验学校设在莲花桥,校长张履芬。中区实验学校设在府西街,校长李清悚。每区实验学校以一种小学学科为研究中心。东区为语文,南区为算术,北区为自然,西区为美工,中区为社会。每区实验的中心学科设一研究员,主持该科的研究。每月轮流在各区实验学校举行一次该区中心科目教材教法的讨论研究会。陈鹤琴和教育局督学也分别到各区出席指导。这种办法对促进各科的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很有效。陈鹤琴领导创建的南京地方全面的儿童教育实验区,不是以行政长官身份出面,而是作为一个教育实验的导师领导整个实验区工作。因此,学术氛围很浓。

  每个星期四,陈鹤琴还召集一次全市校长会,会上除传达指示布置工作外,更重视发扬民主讨论,如何办好一个新式小学。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为了提高校长们的办学水平,陈鹤琴常率领他们到晓庄学校及其所办的乡村小学去观摩见习。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了不少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学校长,如大行宫小学校长周红华、府西街小学校长王芷湘、武定门小学校长王桂林等,他们一直是民国南京地方教育界的支柱。

  为了提倡幼稚教育,陈鹤琴先生于1927年联合陶行知等人半岛体育,在南京发起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一年后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该社成立初仅有社员四十七人,至抗战前夕已发展到四千多人,全国有二十一个分社。成为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组织。中华儿童教育社总社设在南京府西街,陈鹤琴任该社理事长,李清悚为常务理事,马静轩、刘骅南先后任该社干事。社员有团体与个人两种,以上海、南京两地为多。因此,上海另设总事务所。陈鹤琴还请陶行知做了一首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

  儿童教育社主要活动是召开年会,出版刊物,举行读书会、儿童教育问题讨论会,延请国内外教育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组织国外教育参观团等。抗战前,该社共举行了七届年会,分别在无锡、上海、南京、济南、武昌、庐山和北平举行。其中以1932年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的那届年会规模最大。讨论中心是“健康教育问题”,陈鹤琴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心理与心理卫生》,还在中区实验学校举行了健康教育展览会。事后编印了一册《健康教育汇刊》半岛体育。由于这次年会的影响,南京市卫生局和教育局组织了一个南京市学校健康教育委员会。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署和南京市卫生局一些领导人金宝善、王祖祥、朱季青和儿童教育社常务理事马客谈等,皆为学校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时卫生局在中区实验学校设立了一个医疗中心卫生室,负责为南京市小学师生进行医疗和实施健康教育。该室由郎静山和张崇德两名医师负责。

  陈鹤琴的幼稚教育实验,对我国的幼教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业绩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请他主持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后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并主持恢复了《活教育》杂志(后改为《新儿童教育》),又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面对新形势,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新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办学校,编写书稿。虽然后来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他没有动摇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粉碎“”后,他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儿童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1982年12月,陈鹤琴离世。赵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