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半岛体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半岛体育2021年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每逢此时,人们总会想念宋庆龄,因为宋庆龄的名字与少年儿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0年前的六一前夕,宋庆龄已经重病,但是她仍坚持为当年的国际儿童节撰写了三篇文章,即《愿小树苗健康成长》《更好地为下一代着想》《致六一国际儿童节报告会的贺信》。这些文章饱含宋庆龄对新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和期许。

半岛体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图1)

  1957年10月16日,宋庆龄在少年宫接待各国妇女代表团后,与小伙伴艺术团、小伙伴服务队、科技文艺小组组员合影留念

  宋庆龄在《更好地为下一代着想》一文中所言,她的一生都是与少年儿童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宋庆龄始终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把民族与未来同少年儿童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少年儿童工作是宋庆龄一生都予以关注的重点。

  早在抗战时期,她于1938年在香港创办了国际救援机构—保卫中国同盟,在为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面向海内外募集医疗救护物资的同时,不忘积极筹集经费救助战灾孤儿、难童和边区保育院。在延安,资助创办了马背上的摇篮—“洛杉矶托儿所”。抗战胜利后,她带领机构回到上海,更名中国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战后重建工作。

  面对大量因战争造成的流浪儿,她为生活在上海滚地龙、贫民窟的流浪儿开办儿童福利站,在街心花园搭建铁皮房开办识字班,亲自予以辅导。她认为对孩子而言,相对物质的缺乏更令人担心的是精神上的匮乏和营养不良。为此,她在晋元小学简陋的环境中,创办了儿童图书阅览室,邀请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担任主持,带领孩子们学习阅读。她要倡导一种精神,让好书成为儿童的伙伴,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习惯和必要。她还找到戏剧大师黄佐临,请他帮助创办儿童剧团,专门招收流浪儿与贫苦孩子,组织他们边学习文化,边学习表演,她决心要用戏剧点燃儿童的想象力,寓教于乐。

  1949年7月,上海刚解放2个月,她就在宋家老宅创办了托儿所(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中国福利基金会于1950年8月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正是在这一年,半岛体育宋庆龄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的儿童刊物《儿童时代》,她为《儿童时代》撰写的题词与文章共有11篇。

  1952年,宋庆龄用她获得的“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妇幼保健院。之后,又创办了幼儿园、少年宫、儿童艺术剧场等,形成中国福利会妇幼保健、学前教育、校外教育和儿童文化四大事业板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缔造未来这一高度,从优生优育抓起,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而在每年六一节前后,她都会发表相关文章,寄语少年儿童和教育工作者。1952-1981年,宋庆龄共撰写23篇文章刊登于《人民日报》。她把少年儿童工作视为缔造未来的事业,把开辟儿童工作新领域和新模式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缔造未来,为国树人,是宋庆龄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她儿童教育观的核心。宋庆龄强调,缔造未来的工作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在物质上,要做好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她说:“要有强健的民族,先从母性及儿童福利着手。”在精神上,宋庆龄强调加强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她说:“爱孩子,是每个善良人的天性。但是教育儿童却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要细心地教育他们,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就正确地形成观念、行为和性格的基础。教给他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并且让他们获得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

  1956年,宋庆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对于儿童,什么是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怎样给予他们。宋庆龄强育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宋庆龄认为,人的优秀品质是教育的结果。她说,离开了教育,即使老子是英雄,儿子也不一定会成为好汉。未来的建设者不是自然长成的,需要通过教育,花心思去培养。

半岛体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图2)

  宋庆龄是一位实干家,她善于将自己的思想理念付诸行动。她将自己创办的中国福利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基地。

  宋庆龄十分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她说,“把最好的建筑物作为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动员各方面力量充实儿童活动场所的设备,最好的风景区设立夏令营和儿童疗养院。”新中国建立初期,她到处寻找合适地点,创办服务机构。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是宋庆龄1953年送给少年儿童的六一节礼物。她亲自选定大理石大厦作为创办中国第一个校外教育阵地—少年宫的场所,她参与制定建宫方案,并请题写了宫名,兑现了她把最好的场所给少年儿童的设想。少年宫有各种各样兴趣小组,她希望让少年儿童通过游戏与活动成长、通过兴趣培养成为专业与特长。让少年宫成为少年儿童的乐园和他们喜欢的家。

  1960年1月的一天,宋庆龄事先未打招呼,兴致勃勃地来到少年宫,看望在各兴趣小组学习活动的孩子们,并特别高兴地与表演56个民族大团结舞蹈的小演员们一起合影留念。多年之后,大家方才知道,那一天是宋庆龄的生日,她选择来少年宫,与少年儿童一起度过自己的生日。

  宋庆龄认为少年宫不仅是校外教育阵地,还是对海内外宣传展示,开展少儿民间和平外交,传播友谊的平台与窗口。截至2018年,少年宫共接待来自74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要或他们的夫人共计81批次。小伙伴艺术团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交流演出。

  宋庆龄还经常去托幼机构检查工作,事先也从不打招呼。一进托儿所,直奔厕所,闻一闻有无异味。然后去厨房,看抹布是否干净,生熟砧板是否分开。最后去孩子活动的草坪,用手抚摸大型玩具和滑梯,看是否有光滑?她说,孩子的皮肤很娇嫩,一根小毛刺也会造成伤害。

  20世纪50年代,宋庆龄所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曾经收托了七组三胞胎。他们分别是电车司机、纺织女工、菜场营业员和赴朝鲜参战的志愿军人的孩子。三胞胎的降生,使这些家庭不堪重负。宋庆龄知道后,便将他们接来,于是这七组三胞胎在中国福利会的托幼机构里,健康幸福地成长。

  2020年,中福会托儿所(前身为婴托所,1950年8月创办)成立70周年之际,几组三胞胎再次聚首。他们感恩宋庆龄,感恩人生最初岁月在托儿所奠定的基础和获得的教育与温暖。

  从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至今,40年过去了。宋庆龄的崇高精神始终鼓舞与激励着她事业的继承者,将宋庆龄开创的事业发展壮大。目前,中国福利会已经形成“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和八大事业板块,在妇幼保健、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儿童戏剧、少儿出版、老年福利和公募基金等领域形成一系列知名品牌,推动了妇女儿童的事业进步。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成为中国福利会人的座右铭。自1994年开始,中国福利会与教育部共同设立的宋庆龄奖学金,是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已有数万名学生获奖,并在全国树立起一批少年儿童身边的榜样。1985年设立的宋庆龄樟树奖,先后向张乐平、爱泼斯坦、陈慕华、陈香梅等125位相关领域杰出代表颁发奖励。2005年设立宋庆龄幼儿教育奖,表彰长期坚守在幼教一线、对推动幼教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1500余位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获得表彰与激励。

  近十年来,中福会实施“春晓计划”,持续改善四川省大凉山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雪莲计划”,提升新疆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妇幼保健、学前教育、校外教育和儿童文化等服务水平;实施“春兰计划”,为贵州省遵义地区留守儿童上门送教;实施“格桑花计划”,支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教育发展,将中国福利会优质教育资源送到雪域高原。

  为了继承宋庆龄开展民间外交的传统,中国福利会创办了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以“和平、友谊、未来”为主题举办的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是一项以全世界儿童为主体,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为宗旨的国际交流活动,是国内举办最早、规模较大、影响面广泛的国际性儿童文化交流项目。 从1994年起,每三年一次,连续举办了七届的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共吸引43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海外儿童及100多万国内儿童参与。其间,还分别在匈牙利、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举办了由中福会牵头的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 艺术节设立了儿童艺术展演、多元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体验等文化艺术交流形式。

  2016-2020年间,中国福利会秉承宋庆龄“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工作,为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成贡献了独特力量。中国福利会创设的“宋庆龄文化空间”,做为传播分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窗口,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益类教育、艺术及人文展览展示服务。

  不仅如此,在妇幼保健、儿童教育等领域中国福利会的众多品牌活动都已经结下累累硕果。2020年起,中国福利会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大剧院合作,在每年的儿童节都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迎接 2021年国际儿童节的日子里,中国福利会人,以事业的蓬勃发展告慰创办人宋庆龄,将永远以她为榜样,再接再厉,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