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马克思主义儿童观指导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有什么意义?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马克思主义儿童观是时代的反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儿童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为新时代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包括儿童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儿童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儿童的组织化培养与教育合力。

  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为指导,坚持学前儿童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哲学原则。党和政府要以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为指导做好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领导工作。

  幼儿园要以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为指导落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各项任务;家庭要以马克思主义儿童观为指导履行好新时代家庭学前教育的义务。三方面整体推进,为新时代学前儿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好学前教育基础。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或者说,是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儿童。文化、习俗和经济的状况都会影响到儿童观的具体内容,可以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儿童观。

  处于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产水平、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对儿童的看法也会存在相应的理解。因此,儿童观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儿童观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原始社会人们并没有觉得儿童和成人有区别,在那个时代没有明显的儿童观念。在生产水平低下。

  温饱的需求都难以满足的原始社会中,人们结成氏族,希望凭借集体的力量,战胜野兽获得食物,人们迫切地需要儿童参加到成人的队伍,儿童在掌握生存技能后,就能和成人一起进行狩猎、生火等生产劳动了。

  中国奴隶社会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就是小“奴隶”,在奴隶社会里,儿童在生下来时就是任人挑选的商品,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可能会被主人或是父母当做商品进行交换或赠予,只有奴隶主的孩子才会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他儿童均为奴隶主贵族的奴隶。

  中国封建社会的儿童观是以成人本位的,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纲常伦理和传统儒学的影响,人们普遍地认为后代在家族、家长面前是没有地位的,家长可以任意地打骂儿童,可以随意地安排儿童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人们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纲常伦理教育儿童,认为儿童应当承担传宗接代、光耀门楣和养老善终的责任。

  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主要源于教育学家对儿童的思考,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迅、陈鹤琴和丰子恺。

  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夜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深刻地批判了“吃人”的旧儿童观,鲁迅认为要尊重儿童天性,他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喜欢游戏和玩具,要支持和理解他们喜爱游戏和玩具。

  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人,不是小大人,不可用封建道德去压榨儿童,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和思想。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他认为儿童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可揠苗助长,主张了解儿童、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特殊儿童,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需要。

  丰子恺是一名热爱儿童的文人学者,他认为儿童具有独立的精神,期盼成人尊重儿童的童心,保护儿童的童心;他认为儿童的年龄阶段十分重要,要重视儿童期,关心儿童、关注儿童时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自由、充分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之一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是马克思对人的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联系的,但不是依赖机器大生产下的劳动能力的片面发展。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指出了造面发展的原因是私有制和旧式的分工。

  ③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劳动、交往和个性等全方面的发展,而且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认为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要给予儿童良好的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并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④习也指出,儿童要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要培育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⑤在教育方面,习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帮助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习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各级党委组织要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服务,满足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儿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作为社会运动中的新生力量,党和政府要促进每一个儿童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使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正确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能够使学前儿童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本动作得到持续不断地练习,使身体的各个机能部位不断协调,为身体的后天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此外,通过正确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可以使学前儿童在持续不断地基本动作的练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其运动能力。例如,当学前儿童进行拼图、绘画、玩沙、玩水等需要小肌肉群活动的游戏时,可以训练手腕、手掌、手指的灵活性,手与眼的协调性。

  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强化学前儿童的体能和协调能力,当学前儿童进行跑跳、攀爬、推拉、骑三轮车等需要大肌肉群活动的游戏时,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体力,使他们更强壮、更健康。

  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学前儿童正处于塑造性格的关键期,受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性格各有不同。

  学前儿童在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时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的学前儿童去努力解决种种困难,喜欢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有的学前儿童面对问题时会感到害怕。

  正确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引导学前儿童敢于面对困难,有利于学前儿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塑造学前儿童性格向善向美。例如,在日常游戏情境中。

  学前儿童会下意识依靠自身对事物的看法来做决定,学前教育工作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通过言语引导、举例说明等方式来增加向善向美在学前儿童内心的基础分量,以帮助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改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教育活动。由于学前儿童自身的性格差异与局限性,同伴之间容易产生摩擦,这时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学前儿童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并协调与其他学前儿童的关系。

  学前教育工作能够为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例如,教育者帮助学前儿童在一次次同伴交往之间的自我协调中慢慢成长。

  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自我思考让儿童学会克服冲动以及懂得分享,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不断提高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都开始学习素质教育观,许多家庭摒弃了以往的专制型教养方法,尝试与子女平等对话、以身作则,使得教育方法得到了不断优化。

  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并没有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仍存在过度偏执、过度溺爱、过度干预等问题。现代的父母多为独生子女。

  照顾学前儿童的重任多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隔代亲”,产生了许多被溺爱而恃宠若娇的学前儿童。有些家庭还会因为父母和祖父母的共同教育产生矛盾和分歧,使得子女对父母权威产生怀疑,甚至有的子女会拿祖父母撑腰,对峙父母。

  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只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政府、幼儿园和家庭凝聚教育合力共同努力。

  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要不断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半岛体育、完善学前教育福利保障体系和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幼儿园要正确开展教育教学、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优化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发挥好幼儿园的主导作用。

  家庭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内容和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发挥好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正向作用。在新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凝聚学前教育合力,共同奠基学前儿童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