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半岛体育与儿童生长同频共振!一线名师为家庭教育难题“把脉问诊”

  半岛体育“孩子上小学,家长需要做哪些衔接?”“孩子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读书,该如何引导?”……5月23日下午,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建邺区张玲德育名师工作坊在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联合开展家庭教育“义诊”活动,十位一线教育名师“把脉”家长特殊需求,“问诊”家庭特别难题,针对不同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困惑,面对面为家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孩子发展规划。

  活动现场,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和南京小石榴幼儿园的家长倾诉着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孩子逆反,你说东,他偏指西,总是唱反调,这是不是问题?”“孩子动手能力弱,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是怎么回事?”“刚上小学孩子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要求,影响学业吗?”……

  本次家庭教育“义诊”活动以幼小衔接为主题,义诊团的老师们从父母角色、亲子关系等方面阐述有效陪伴的价值,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推介亲子陪伴方法。义诊团的老师通过交流,指导父母跳出思维局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懂孩子所想,理解孩子所需,看见“真实的孩子”,而不是看见“理想中的孩子”,只有将孩子当作独立完整的人看待,很多教育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幼小衔接要不要学知识?义诊团的老师们给出了建议:对于儿童来说,每天接触到的人、事、物,都是知识的一部分,每天的游戏、玩耍、活动本身都是在学习。幼小衔接的着力点是知识、习惯、能力。如建立规则意识,包括按时作息、归位原则、餐桌习惯、学会轮流和等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调整情绪、培养耐挫力等。习惯跟上了,知识的学习也是最容易的事。

  义诊团韩玉琴老师认为,义诊的“诊”字,除了“面对面”的意思之外,还有“觉察、省视”之意。家长照书养育、靠别人经验分享,百般尝试又不得其法,往往认为是孩子有“问题”或自认为教育方式出“问题”,既焦虑又无奈。了解儿童家庭教养环境,诊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把握家长教育需求,才能“点对点”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化指导或支持。

  晓庄一实小侯玉茹老师认为,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冷暖自知”。家长每天嘘寒问暖、耳提面命不是沟通,只是服务半岛体育,有效沟通是亲子间都有向彼此发出信息并接受信息的能力。即使父母与孩子聊天,也是一种刺激孩子听觉、视觉、感官的综合训练。家长喜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是教育的误区之一。学会倾听,不仅愿意接纳有情绪的孩子,而且父母不能情绪地表达,要用事实语言与孩子交流。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有哪些?家庭教育“义诊”活动的发起人,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夏光清老师表示,一是建立安全感。父母有足够多的爱,与孩子产生情感连接;二是建立边界感。不管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都要有边界意识,父母一心为孩子好,可能只是为了掌控孩子,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爱”;三是建立归属感。有一个退路叫家半岛体育,有一种牵挂叫父母。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归属感也会随之建立;四是建立价值感。孩子自我的形成,多是来自于别人的评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培养孩子运动、劳动的习惯,做好生活的防御,这远比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有价值得多。

  晓庄一实小张玲副校长说,为人父母,每一位家长都是新手,同样跟孩子一起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家庭教育义诊“下沉”到学校、社区,使得家庭个性化服务指导的场域更加具象化,家长能得到就近就便的、面对面的、科学多元的家庭教育支持指导,家庭教育“义诊”,打通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鲜活的、为人父母触手可及的教育服务。

  据了解,南京家庭教育义诊团从3000余份问卷整理出“困扰家长的教育难题”200条,分门别类予以解答;近五年,通过线上、面询等,接受家长教育咨询5000余人次;家庭教育义诊首次活动,20位名师,现场共接待家长300余人,解答教育难题1000余条;义诊团录制“2分钟解答问题”微视频129个专题,成为“南京教育头条”精品IP,“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开设专栏,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义诊活动还入选《2021年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

  夏光清老师介绍了本次“义诊”活动的初衷:“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风险性因素叠加,保护性因素削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危机干预与处理,关口要前移,要赋能家庭,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义诊”活动,就是助力家长精准掌握孩子的发展现状、过程与成效,掌握其发展轨迹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半岛体育。

  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家庭教育要有高质量的陪伴,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和心理环境,和孩子爸爸一起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让孩子感觉到温暖、有被支持感,在相互探讨、相互激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