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2022-11-06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新会东区学校教学配备完善,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2022-11-06半岛体育(图1)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尊师重教,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新会区教育投入、教育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成全国特色学校1所,省市县三级特色学校33所。新会区委、区政府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多措并举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让广大儿童享受平等优质教育。“十三五”时期,全区教育投入超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走进新会东区学校,主教学楼建筑风格充满几何美感;教室窗明几净,环境舒适,教学配备完善。学校还设有综合实验楼、行政和学术交流大楼、综合楼、体育馆,并配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特别是那绿草茵茵的足球场,让人眼前一亮,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作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三二一”工程学校之一,近年来,该校初步建成以“三礼六节”为主线的志远德育体系,并初见成效,版画课程被评为市特色项目。

  2016年,市委提出实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拿出最好的地段办教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

  2016—2018年,新会区新建文华小学、东区学校两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两校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130个。

  民办学校方面,新会区新建江门市广雅中学、新会区正雅学校、新会区新外外国语学校3所优质民办学校,并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

  在提高公办园和普惠园比例方面,新会区通过回收场地、理顺办园体制等措施,增加46所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切实解决老百姓子女入读公办园难的问题。

  近年来,新会区认定11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成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69所。与此同时,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新会区于2020年6月开始在枢纽新城兴建实验幼儿园分园,该项目已于2021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半岛体育新增优质公办学位525个。

  此外,新会区还组织开展新会区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全区幼儿园办园水平,促进幼儿园普惠健康发展。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新会区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课程进行“有意思+有意义”的融合探索,是新会区一直致力探索的课题。

  “在葵艺课上,我了解到葵叶经晒、焙、剪等工序后可做成各式精美的艺术品。”新会陈经纶中学学生黄淑贤在参加完葵艺第二课堂后表示。据了解,该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葵艺引入劳动教育课堂,让学生参加葵艺社团、葵艺工作坊等,激发他们对侨乡文化的兴趣,品味劳动艺术之美。

  近年来,新会区十分注重新会传统文化的传承,深挖乡土资源,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邀请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辅导老师,先后在新会葵城中学设立新会鱼灯传承基地,在新会圭峰小学设立茅龙笔传承基地,在新会高级技工学校设立新会葵艺传承、培训、推广基地,在崖门镇黄冲小学设立蔡李佛拳传承基地,在大鳌中学设立大鳌咸水歌传承基地,在司前镇石步小学设立司前金龙传承基地等,逐渐形成了“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教育特色。

  日前,新会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全区15个教育集团同台竞技,现场“比武”,展示发展成果。15个教育集团在交流过程中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共同推动教育集团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集团化办学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孩子从“好上学”到“上好学”,赋能新会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据了解,新会区15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区65所学校;成员学校50所,其中农村学校有30所,占成员学校的60%。

  司前镇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全镇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逐年提升;睦洲镇以“固强争先”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改善了教学环境,新添了教育现代化设备;崖门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崖门镇“文(历史底蕴)、武(蔡李佛武术)、海(临海经济)、旅(旅游资源)”的人文自然优势,全面开展特色教育,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教育格局……

  新会区有11个镇(街),为真正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彻底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有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2014年,新会区接受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之一。此外,新会区还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区”荣誉称号。

  “我和丈夫到新会工作已经有8年了,现在孩子在读小学二年级。学校对待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好,孩子在学校也过得很开心。”近日,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刘姨表示,她的小孩就读于会城伦文钜小学,与本地小孩享受着同等的教育待遇,“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开心地读书、学习,我也能安心工作了”。

  “按照上级的招生要求,外地生可选择就近学校报名入学。”伦文钜小学校长许卫民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及升学等权益均与本地户籍学生一样,统一免收书杂费。

  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一方面,新会确保全区中小学能满足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近入学需求;另一方面,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

  对留守儿童等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新会区想方设法做好扶贫助学等保障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每年对全区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的沟通。

  此外,新会区教育资助成效显著。2011年至2021年,核发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类政策性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共计28073.96万元,受助学生超19万人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推进,自2017年启动以来,签订超1000份贷款合同,贷款总额超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