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家庭教育

让梦想照进山里半岛体育孩子的心灵

  半岛体育临近开学,即将要升入初一学习的刘胜花却一脸愁容。前一阵子突如其来的一场冰雹砸毁了家里的土房子,全家人只能蜗居在政府发的救济帐篷里,地里的庄稼也受损严重。为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父亲打算让她中断学业,去外面打工。她远在三千里之外的“老师”江苏大学文法学院大二学生鲁倩得知后,迅即打电话给胜花的父亲,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听到他语气缓和后,心里才踏实了。

  刘胜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乡的一名学生。地处宁夏南部的西吉,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土地贫瘠,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今年暑假,江苏大学 “爱暖西吉”支教协会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包括鲁倩在内的11名大学生在这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四间砖房,一堵泥墙,一个铁筐加木板支起个篮球架,坑洼不平的一百多平方米的“操场”马荣是沙沟乡甘沟村小学唯一的老师,回族人。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所校长兼教师的“一个人的学校”,还算不上学校,只是个“办学点”。

  四间砖房的左边第二间是志愿者的临时住所。马荣介绍道,遵照当地习俗,男生可分散到村民家里去住,而女生只能住在学校里。腾出的一间教室与其说是宿舍,不如说是杂物间,里面堆满了志愿者们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带来的各种教学用品,只是在房间的一角搭了两张床。所谓床,也是门板和从羊圈里淘的木板,铺层稻草,再铺上褥子。头几天晚上,同学经常被散发出的膻味和不时爬出来的虫子惊醒。再后来,这些平素胆小的女生变得很“淡定”了,从被子里摸出一只昆虫也不惊慌了,用她们的话说,“默默地摸出来,扔掉!”

  “本以为暑假来支教,会影响孩子们玩乐休息,没想到刚到就被感动了。”支教协会负责同学王文龙说,起初的两天大家忙着作开课前的准备,竟有不少孩子天天来学校转悠,问哪天开课。每天八点半上课,许多小朋友不到七点就守着教室门口等着开门了。“孩子们尽管基础比较薄弱,但学习都很努力,非常刻苦。”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听得特别专注,如饥似渴的眼神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离家近的孩子放学后一直呆到天快黑才走。

  每一节课,志愿者们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大家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教起,在教学中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内容,在英语课中编排“喜羊羊与灰太狼”话剧,开设绘画、音乐课,针对小孩子好动、容易开小差的特点,组织“齐心协力”绑腿跑、跳大绳、齐动手拼中国地图等活动,让他们领会纪律、团结的概念。

  支教生活艰苦但并不乏味,志愿者们的内心不时被一些感动充盈着。山里的孩子淳朴而又热情,没几天都争着邀请老师去家里做客,一开始大家都找各种理由拒绝,后来有的孩子趁老师去家访的时候,硬是“逼”着志愿者们在家里吃饭。“馓子、麻花、荞麦圈等等,一大堆,这可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东西。”

  当然,最令志愿者们欣慰的,莫过于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在支教之初和临末的时候,有心的鲁倩特地让班上的孩子做了两次自我介绍。“一开始,很多孩子都很胆小内向,害羞腼腆,寡言少语,介绍完自己叫啥、几岁、上几年级就没了,后来,一个个自信大方,流利自如,一串一串的,有的还乘兴唱起歌来。”马荣老师赞叹:“山里信息闭塞,这些志愿者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孩子们的内心开放了许多,特别活跃。”

  这次支教,志愿者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了解和收集那里的贫困生信息并带回学校,建立“资助需求信息库”,通过宣传沟通,让更多的山里孩子得到帮扶。

  “建立贫困生需求信息库,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点对点全方位的帮扶半岛体育,是学院团委蒲公英行动的起点。”能动学院党委副书记石祥介绍,“爱暖西吉”支教活动开始于2010年初,最初由该院的一名宁夏西吉的孤儿大学生发起,迄今先后有45名志愿者前往西吉支教,受益的学校已达4所,接受教育的学生达500人次。

  支教,让志愿者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成长着。“短短一个月时间,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回族人淳朴的民风,孩子们的善良,勤劳,懂事,都给我们这些支教的大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食品学院的志愿者刘慧超在她的支教日志里如此写道,“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其实,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好在我们来了。我们希望,爱暖西吉能成为一座桥,跨过大山,沟通甘沟和外界,也连通孩子们和他们的梦想。”

  就在前两天,志愿者董晓言收到了一条学生发来的短信:“老师,明天我就要去学校了,我今年一定会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一定要考一个好高中,将来考江大!我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