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南宫28(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育儿知识 > 健康基本

半岛体育心理健康判断的原则『心灵加油站』(136)

  半岛体育说到心理健康,大家并不陌生,越来越认可它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不外乎两个方面的解读。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的、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个体,能够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活力,能够发挥身心潜能。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说,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有人要问:怎样衡量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健康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也是复杂的课题。

  从根本上讲,根据心理学对“心理”的定义,即“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判断心理健康需要遵循三条原则:

  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统一性。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一个人的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人的心理或行为只要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被人所理解。半岛体育

  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者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产生了幻觉。比如,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她说,经常听到她死去多年的舅舅在耳边跟她说话,让她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她天天想着怎么死,好去跟舅舅到那边过好日子。毫无疑问,她产生了幻听。

  还有一个案例,十几年前,有个成年男子,把他老婆用锄头生生打死了。他说他老婆是老虎,他是在为民除害。很明显,这个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正常的,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者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稳定性,并且坚信不疑,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

  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位著名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从统一到不统一的真实案例。

  路易斯·韦恩是英国的一位插画画家,对猫情有独钟,《小猫猫的圣诞派对》,这是他的第一幅拟人化的猫咪作品,也是全世界“猫咪拟人”的开端。路易斯·韦恩画笔下的猫透露出了他内心中的纯粹世界,他本人也因猫出名,大受欢迎,并把他画出来的猫称作“韦恩猫”。可是,这位画了70年猫的画家,从1924年起,被家人发现出现了精神问题,被送往精神病院后,画风大变,他笔下的猫与“韦恩猫”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把猫画得越看越诡异,半岛体育显得分崩离析,人们称它们是“万花筒猫”。由于路易斯·韦恩的画风与其精神状态的高度吻合,因此,心理学家还会将韦恩的画当成经典的案例,进行研究。

  还有一些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相统一,尽管是精神病患者,却也为世界做出独献。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日本家庭,从小就喜欢艺术,但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由于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青春期的草间弥生时常产生幻觉和幻听,最终患上精神疾病。大量的幻觉让这个小女孩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每次出现幻觉,她总会飞跑回家,把她看到的那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画在素描本上。她说:“我的惊异和恐惧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被一一稳住的。这些经历是我绘画的起点。”大家看,南瓜、高跟鞋这些日常物品,被她用世人皆知的点画出来,实际是她将她的幻觉逼真地记录下来而已,她的“波点”艺术元素,在时尚界一直是“王炸”一般的存在,人称“波点女王”。草间弥生也被戏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精神病人。

  把握“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这条判断原则,还需要重点把握“两个力”。

  在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自知力就是大家常说的内省力或者批判力,表现在是否承认心理有病,是否愿意看心理疾病。在精神科临床上,通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经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者“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刚才的三条原则之中。因为如果要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为前提。

  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又称它为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者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这条原则是强调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性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一个人遇到令人愉快的事情,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地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情,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愉快的反映,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成为异常状态。

  具体说,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每个人会形成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一旦形成,变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发生重大外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一般事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情况下,一个人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那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异常,我们也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在此,我们进行一个小结: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特征相对稳定性原则,这三条就是就是判断个体自身心理健康的三个原则,这三条原则,也被称为“病与非病三原则”。

  但仅此三条还是很不够的。因为虽属行为正常,但其健康水平尚有高低差别。因此研究区分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标准,对于人们的心理保健和行为指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对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也就是耐受力;代表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的控制力、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社会交往水平的高低、和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研究内容。

  刘邦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PS注册临床心理督导师。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喜欢看电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